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1上路!門診藥品、急診收費調整多少錢?哪些人則不受影響?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1日上路!原訂去(2022)年5月實施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因為新冠疫情衝擊,上路時間不斷延宕,隨著衛福部健保署正式公告,今年7月1日起,確定實施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第一階段,推估約845萬人會受影響。究竟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有什麼改變?哪些人則不會受到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影響呢?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1日上路,門診藥品、急診收費金額有所調整。(示意圖/Getty Images)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1日上路,門診藥品、急診收費金額有所調整。(示意圖/Getty Images)

健保部分負擔為什麼要調整?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民眾每年平均看病15次,遠高於其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二至三倍。為了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希望在以照顧弱勢為前提、且不影響多數民眾的權益下,藉由調整健保部分負擔,降低民眾看病次數,呼籲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前往基層診所就診,讓大型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的角色,使分級醫療得以徹底實施,同時提醒國人珍惜健保資源。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第一階段改變什麼?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規畫兩階段實施,為鼓勵民眾「小病在基層診所看,大病才到大醫院看」,第一階段優先鎖定門診藥品急診。其中,門診藥品進一步分成「一般藥品處方箋」和「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兩種方式。

一般藥品處方箋

  • 基層診所、地區醫院、中醫: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費用,101元以上收取20%費用、最高收取200元。

  • 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原本藥費100元以下免收,調整為收10元;原本101元以上收取20%費用、最高收200元,調整至最高收300元。

  •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者、身心障礙者:不論就醫醫院層級別,均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費用,101元以上收取20%費用、最高收取200元。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指開藥28天以上)

  • 基層診所、中醫:維持免收。

  • 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原本第一次調劑免收,調整為比照一般藥品收取部分負擔;第二次以後調劑則維持免收。

  •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者、身心障礙者:維持免收。

需特別注意的是,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調劑費用,會以開立藥品處方院所層級而定;也就是說,如果民眾到醫學中心開立藥單、至特約藥局領藥,就會按照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收費。另外,若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開藥27天以下)者,每次調劑仍須按規定繳交門診藥品部分負擔。

門診藥品部分負擔調整。(圖片取自/健保署官網)
門診藥品部分負擔調整。(圖片取自/健保署官網

急診部分負擔

原本依檢傷分類收取不同費用,調整為「按就醫醫院層級別定額收取」。

  • 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維持原本收費150元。

  • 區域醫院:原本收費300元,調整為收400元。

  • 醫學中心:原本檢傷1-2級收費450元、3-5級收費550元,統一調整為收750元。

  •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者、身心障礙者: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維持原本收費150元,區域醫院維持原本收費300元;醫學中心則從原本檢傷1-2級收費450元、3-5級收費550元,統一調整為收550元。

急診部分負擔調整。(圖片取自/健保署官網)
急診部分負擔調整。(圖片取自/健保署官網

編按:健保署也有針對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四類就醫場所,整理各自的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有興趣了解的民眾,可以左右滑動或點擊放大,查看下列圖卡。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誰不會受影響?

重大傷病、分娩、於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健保卡上註記「榮」或「福」字、百歲人瑞等「法定或公告免部分負擔者」,以及3歲以下兒童、勞保被保險人因職業傷病就醫、服役期間持有役男身分證之替代役役男等「其他單位補助部分負擔者」,皆不受影響,詳細名單可參考健保署官網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不受影響對象。(圖片擷取/衛福部健保署部分負擔調整內容.pdf)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不受影響對象。(圖片擷取/衛福部健保署部分負擔調整內容.pdf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第二階段又是什麼?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包含門診藥品、急診就醫與檢驗檢查三大類,前兩項歸類在第一階段,今年7月上路;檢驗檢查則因影響層面較廣,又有行政作業、數位落差等問題需要克復,還須溝通討論,待免收額度、收費上限及相關配套措施等協商完備後,健保署會再公告實施。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各界怎麼看?

對於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擔憂,若分兩階段實施,改革力度稍嫌薄弱,加上近年來檢驗檢查費用在健保支出占比日益增加,是比較迫切的核心問題,一旦取得共識,就應盡快上路。但洪子仁也直言,要根本解決醫療資源浪費的問題,還是得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以門診整體費用定率收費。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也提到,雖然藥品負擔設有天花板限制,但對多重慢性病但無重大傷病資格的患者,經年累月下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要是家中有不只一位多重慢性病患者,經濟負擔勢必更加嚴峻。

實習記者:黑立安、吳柏漢

核稿編輯:廖梓鈞

相關新聞影音

e9317786b7ab" framebord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