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8月起給付11項眼科診療項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以往民眾接受眼科手術時,多被告知要自費支付手術耗材,導致民怨。中央健保署昨天宣布,自 8月起,健保給付眼科 11項增修診療項目,預估每年受惠民眾約 9,200人。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過去民眾因為黃斑部發生皺摺、裂孔產生視力模糊、影像扭曲,或是糖尿病病患因為糖尿病關係導致玻璃體出血,產生視力變黑、看不清楚,需接受眼科視網膜及玻璃體手術與角膜手術時,可能被院所告知,手術過程要使用的單次使用拋棄式器械如眼內鑷、眼內剪、抽吸管、雷射探頭等醫材費用,民眾往往須自付費用平均約 2,800元 -34,000元不等,心理感受不佳。
李純馥指出,由於醫療技術不斷精進,陸續發展出許多新式醫材合併新醫療技術的手術項目,考量其優點,且是目前醫師受訓、手術過程非用不可的醫材,健保決定,自今年 8月 1日起,增修 11項眼科手術項目,投入 1.77億元,將民眾目前自費使用的醫材納入健保給付,預估每年受惠民眾約 9200人。
因此,自 103年 8月 1日起,這些醫材費用將內含在這次 11項增修眼科診療項目支付點數,包括「眼坦部玻璃體切除術-複雜」、「眼坦部玻璃體切除術合併光線凝固治療-簡單」、「眼坦部玻璃體切除術合併光線凝固治療-複雜」及「複雜眼坦部玻璃體切除術合併鞏膜切除併植入或扣壓」等 4項診療項目,供民眾使用,估計一年約有 3,337人受惠。
同時,新增「微創玻璃體黃斑部手術」、「微創玻璃體切除術-簡單」、「微創玻璃體切除術-複雜」及「微創複雜性玻璃體切除合併鞏膜扣環手術」等 4項診療項目,估計一年有 5,545人受惠。
另外,角膜移植手術也將提升以微創手術來執行,新增「深層前角膜移植」、「角膜內皮移植(使用已分離之角膜)」及「角膜內皮移植」等 3項診療項目,以減少傳統手術所產生的合併症及併發症,如散光等,縮短住院天數進而減少住院醫療費用,估計 1年有 321人受惠。
李純馥表示,在協商 103年總額時已爭取 12億預算,未來將持續加強與醫界協商溝通,在健保合理支出範圍,替民眾購買新式醫材及新醫療技術,減少民眾自掏腰包的自費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