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錢從哪裡來?醫護、財經專家、照福與病友團體給總統賴清德出考題

大選結果揭曉,賴清德成為第1位醫師出身的民選總統。他同時擁有復健、醫學與公衛學歷,即使在醫界也難得一見。賴清德選前提出「健康台灣,樂齡社會」政見,基層醫師、護理師、癌友、學者都緊盯著這張充滿美好願景的選舉支票,大家都想追問:錢從哪裡來?要怎麼落實?還有哪些重要但沒有被政見關注的議題?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祕書長陳景寧:長照財源必須「量出為入」

最希望實現》這次大選首見「家庭照顧者」列入3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家總最希望能實現的政見就是「提供家庭照顧者津貼」。全台83萬名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扣掉住機構(11.5萬人)和獨居者(8.3萬人),粗估有60萬人是家庭自行照顧。現行長照2.0每月最高補助3.6萬元,僅限居家或日照;入住機構者每月只補助1萬元,而且一床難求,多數家庭照顧者只能苦撐。

最困難實現》賴總統提出的長照3.0是稅收制,另外2位候選人主張開辦長照保險。無論採保險制或稅收制,成功關鍵都在財源穩定,這也是最大難題和隱憂。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學系教授陳正芬日前提醒,「量入為出」的長照2.0進入倒數3年,8年來預算已增加18倍,即將突破千億。但失能人數上升更快,每年新增3萬人,勢必不可再將家庭照顧者視為資源,長照制度必須 「量出為入」,提供更多保障。

政見中遺漏》長照2.0雖有喘息服務,經費人力均不足,家庭照顧者僅24%用過,身心不堪負荷下,去年發生14件照顧殺人案。賴清德政見提到改善喘息服務,但另外2位候選人提出的家庭照顧者津貼、不再限縮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使用照顧服務,也是家總認為賴清德該做的。

癌症希望基金會(癌希)副執行長嚴必文:癌症新藥基金財源穩、能銜接健保

最希望實現》「投資健康」是賴清德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健保改革」的腳步也不能停。每個癌友家庭最盼望的是治療可行性,但健保經費有限,今年新藥預算只編了20多億元,眾多癌藥被設定嚴格給付條件,高達7成癌友只能自費用藥。癌希呼籲賴清德正視這個問題,為新藥預算挹注更多資源,緩解病家自費的壓力。

最困難實現》醫療科技進步,往年化療、標靶治療得住院,現在副作用變輕,門診就能做。許多癌友沒想到,繳費多年的商業醫療保險會以「沒有住院」為由,拒絕給付。商業保險顯然需要改革,才不辜負民眾的自我健康投資,發揮風險分攤功能,但這涉及跨部會協作,難度很高。癌希呼籲賴總統拿出魄力,指導衛福部、金管會好好合作、改革商業保險,完善健保以外的安全網。

政見中遺漏》賴清德承諾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但基金屬於「暫時性給付」,最多只給付2年,2年一到,癌友又掉回困境。某些癌症愈來愈像慢性病,醫學實證也支持長期服藥,癌希提醒賴清德,癌症藥品基金財源要永續,也必須明確規劃品項,並與健保制度接軌。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護產)理事長羅運生:護病比監督機制入法,過渡期要配套

最希望實現》新冠疫情加劇護理人力荒,離職率創新高,衛福部估計2024年護理人力將短缺2.4萬。賴清德支持三班護病比入法,這也是台護產希望優先實現的目標。目前大醫院白班護理師1人照顧7、8人,夜班更高達15~20人,趕快降低這個比例,照護品質和護理留任意願才會提升。

三班護病比入法,衛福部預計2026年完成立法。除了應明定每個班別的比例,立法內容也應包括透明公開的監督機制、有效罰則,以及能即時處理、完整追蹤的通報機制,不能再仰賴現行效率低落的「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

最困難實現》總統候選人都有「擴大醫療支出」這項政見,卻無一人講清楚實際落實步驟,讓人擔心。另一項政見「提升護理人員待遇」財源亦無著落,淪為喊話。如果擴大醫療支出的言外之意是漲健保費或擴大自費項目,該怎麼讓民眾支持?這些問題,新政府一定要想清楚、解釋明白。

政見中遺漏》有兩件事對護理人員很重要,希望新政府設法解決:談到護病比,很多醫院都是兩手一攤說「就是請不到人」,這顯示有必要規劃跨院的人力配套,短期可幫助醫院逐步達成法定護病比,長期也能協助各院發展出兼顧人力和品質的照護模式;第二件事是台灣護理人員要執業,都得加入公會並繳錢,既是強制加入,希望能發揮更多政策倡議的力量。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擴大醫療支出最有感,保障點值最困難

最希望實現》賴清德主張擴大醫療支出,這要是能做到,醫界會比較有感。新政府要說清楚,醫療支出增加在哪?自費、健保費、部分負擔,還是商業保險?

新政府也要做好溝通,幫助人們理解健保並非無所不能,有些東西就是付不起,有些東西就是不該付。前端醫療代價高昂,舉世皆然,台灣卻長期低估醫療的價值,如果大家希望台灣醫療水準持續跟上國際趨勢,就要接受改變。

不過,現在多給醫界一些錢,短期也無法造就正向改變,只是安撫醫界長年的心理不平衡,藉此穩住醫療產業,讓現狀不惡化太快,畢竟還有少子化、高齡化、國家沒錢,這麼多難題擺在眼前。

最困難實現》賴清德選前承諾保障點值0.9元,另一陣營喊出保障1點1元,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則發聲明要求保障至少0.95、4年內達成1點1元,並逐年隨物價指數調整。保障點值最困難,這等於摧毀健保總額制度,也等於醫療體系沒有國家這個角色,那也不用提醫療政見了。

政見中遺漏》我不想擁戴健保總額這個制度,但它是萬不得已的做法。市場機制在社會各層面強勢運作,但醫療、社福、教育涉及基本人權,要有政策介入,讓市場機制不那麼明顯。健保總額設計的初衷在此,只是,制度下的每個人都想要賺更多,帶來嚴峻的挑戰。

台灣健康經濟學會:財源講清楚,細膩區分真正需要的人

最希望實現》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前任理事長連賢明表示,不管誰當選,都要回答這個問題:你的錢哪裡來?台灣的醫療其實很昂貴,過去健保費率調整太謹慎,導致服務不易擴張,總額設計又把財務負擔都轉嫁給醫療院所。民眾也缺乏成本概念,願付價格過低。因此,增加醫療投資是對的,但不能投機取巧,不說錢從哪裡來。

賴清德主張基於稅收的長照3.0,不過,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健康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韓幸紋認為,最急迫而且人民最有感的,是另外2位候選人主張的長照保險。長照需求快速增加,供給面跟不上,按照經濟學邏輯,價格勢必水漲船高,人民負擔會愈來愈重。現行長照2.0,居家、機構、身心障礙,各有評估系統,涉及多個主管機關,想問個問題都不知道該找誰。

最困難實現》連賢明分析,新政府要達成諸多財務目標,最大難題恐在說服民眾。花較高代價才能取得較好服務是過去不習慣的概念,如果人們愈來愈長壽、愈來愈重視服務,卻愈來愈不願掏錢出來,這會讓健保和自費的價格和品質走向兩極化,不是全民之福。

韓幸紋提醒,公務預算有限,要用在刀口上,但「誰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往往爭議很大,需要更細膩的設計。舉例來說,國外的部分負擔會根據不同所得、不同年齡,設定不同的負擔率,但台灣的制度設計不夠細膩,有的太嚴格,把需要的人擋掉,有的太一體適用,問題叢生。

政見中遺漏》新任總統該解決的問題還差一項,那就是「政策影響評估」。以主管機關多頭馬車的長照2.0為例,統計資料混亂、粗糙、缺乏系統,想要檢討改進都沒有實質內容可依循,現在又喊出長照3.0,這很荒謬。

另外,現在自費醫療項目很多,新政府應設法取得並分析自費醫療的資料,或許會發現某些項目納入健保之後,對於健保財務和病人福祉都有好處。

延伸閱讀:

增加免疫力飲食最佳7策略,免疫力下降4症狀自我檢測

商保過時、健保丟包,斷癌友生路!健保署籌設百億基金可解決問題嗎?

腦中風黃金急救時間延長!健保給付跟進放寬,病患最多可省30萬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