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化有新意!全新 38 個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 邁向 2025 超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預估在民國 115 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讓長者都能享受健康、自主且有尊嚴的晚年生活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國民健康署與各地方政府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理念,研發具實證效益及地方特色的預防延緩失能照護方案,落實符合在地民眾需求,今(113)年推出 38 個全新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加上過去推行的 235 個方案,總計達 273 個方案,供社區自由、彈性選擇應用。

以長者為中心的整合式服務 提升內在及身體能力

身體老化所造成的身心功能衰退無法避免,也不是靠單一疾病或症狀的治療就可以痊癒,所以提供長者健康促進的整合式服務,包含行動能力、營養不良、認知功能、視力、聽力、憂鬱等功能,已成為國際主流趨勢。

截至 112 年底為止,統計約有 33 萬名長者於社區據點參加方案課程,並接受 ICOPE 功能評估,尤其,長者於接受方案介入後,功能異常項目數量比率下降,健康長者比例增加 4.3%。此外,許多別出心裁的設計方案,如:雲林縣運用中醫養生結合現代醫學、台中市將音樂結合智能及肌力訓練、屏東縣運動課程多元不是單一項目,均受到參與長者的一致好評。

為了讓長輩更有意願參加課程,各地方政府有別於過去,著重在長者個別功能面向的預防及延緩失能提升方案,除將前述所有功能的健康促進全數納入考量,更依據各地方長者健康問題進行補強,例如:彰化縣、桃園市及高雄市更加強調長者的肌力及平衡的強化;另外,台南市及屏東縣則是專注於提升長者的飲食品質和營養促進。

此外,如何更融入在地特色,讓參與課程的長者更有共鳴,例如:台北市納入睡眠議題、新北市及基隆市設計男性長者更有意願參加的方案、桃園市則納入客家文化、嘉義縣利用特產-竹杖,所以推動竹杖健走以及台東縣納入原民長者設計的體適能課程等。透過長輩熟悉的在地特色,吸引參加這樣多元豐富、吸睛的課程,一方面在課程間體會獲得新知,二方面增加社交互動樂趣與動機,更能增進長者及家人的健康。

洽詢地方政府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 選擇長輩合適方案

為了讓長者能在社區中以健康、活躍的型態逐漸老化,各地方政府在社區中設置不同型態的在地化社區據點,會依據方案設計及據點目的性質不同,為參加課程的長輩選擇合適的方案。

去(112)年已完成研發的 38 個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新方案,今(113)年 38 個新方案已上路實行,累計至今 (113) 年,已有 273 個各具特色的方案,社區據點或長者如有預防延緩失能方案選用的相關問題,可洽詢各地方政府協助。另長輩也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製作的高齡者健康操 我家也是健身房長者篇 等運動短片,在家中就可以活動筋骨,動動更健康喔!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