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關鍵字:年齡、性別、生活工作型態、家族病史 量身打造自己的健檢套餐

年底進入健康檢查旺季,不少民眾想趁著年前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過台灣健檢市場龐大,從健檢中心到醫療院所都有健康檢查服務,健檢方案更是琳瑯滿目。面對各式健檢方案及項目,究竟怎麼規劃出一份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呢?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被認為是「預防醫學」的健康檢查大受民眾歡迎,希望能藉由健檢找出重大疾病病灶,早日預防。不僅健檢機構紛紛興起,大醫院也專門成立了健檢中心,從基礎到高階、低價到高價的全方位檢查一次到位。

所謂的預防醫學,是找到病灶,在疾病發生之前的「亞健康」階段,透過飲食、生活甚至藥物的調整,讓人們回到「健康」的狀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志維表示,在他們健檢數據中可以發現,做MRI找出有腫瘤癌症的比例大概有1到2%,在心血管疾病方面,40、50歲的男性透過健檢,約10個就有1個會找出心血管相關問題,只是有嚴重程度的差異。

由此可知,健康檢查確實有其必要性。而若想規劃一份在基礎檢查外的健康檢查,又茫茫然不知從何著手的話,陳志雄建議民眾不妨可以從年齡、性別、生活及工作型態、家族病史以及個人已知的疾病及危險因子這幾個方向來設計。

陳志維醫師表示,民眾可從年齡、家族史等5個方向安排自己的健康檢查項目。圖/陳賜哿攝
陳志維醫師表示,民眾可從年齡、家族史等5個方向安排自己的健康檢查項目。圖/陳賜哿攝

年齡

若以年齡來規劃,整體來說,在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陳志維表示不妨以預防為主,透過一些基礎抽血、超音波等檢查,找出一些亞健康以及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是否膽固醇過高、血管發炎、是否睡眠情況不佳、或是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等。

40歲以後,心血管疾病開始發生,女性則好發在停經之後,約50歲後風險開始上升;而50、60歲之後則是癌症、腫瘤好發的階段,因此可以安排無痛胃腸內視鏡等防癌篩檢、心血管的各項相關檢查等,透過全方位健檢早期偵測到各式疾病的發生。

性別

根據性別的不同,健康檢查上也有各自需特別注意的選項。女性可以選擇婦科超音波、抹片等健科檢查選擇,提早發現乳房、子宮、卵巢、輸卵管等肌瘤或囊腫問題;男性則可以安排攝護腺、睪丸,以及直腸癌的檢查,另外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的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中,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因此若有檳榔、菸、酒使用習慣者,一定要定期做相關篩檢

家族病史

陳志維表示,若有家族遺傳病史,就會是安排健康檢查時要特別加強的部分。常見的家族病症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容易遺傳的癌症有:大腸直腸癌、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等,這些症狀都與基因有關係,因此若家族中有親人診斷出這些症狀,就該定期針對這部分執行健康檢查。

生活習慣、工作性質

雖說年齡是看疾病發生的一個基準,不過陳志維指出,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外食,一些飲食生活習慣,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提前發生,30幾歲就已患病。因此,他建議這些常熬夜、飲食重油重鹹或常吃甜食,以及常使用3C產品的民眾,也要提前注意在心血管疾病,及對應生活習慣應注意的健康方面,像是腸胃鏡、眼睛方面等等的檢查。

個人疾病

陳志維也表示,若家族沒有明顯遺傳病史,但本身過分肥胖,或已經有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較高、常抽菸吃檳榔者,都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腫瘤的發生,因此在健康檢查的安排上也要特別注重。

至於建議幾歲之後可以開始固定做健康檢查?陳志維指出,隨著許多疾病年輕化的現象,其實在進入工作職場後,就可以跟著公司提供的企業健檢政策一同開始做,尤其40歲以後更應該定期做健檢。

「若有家族病史,建議每年做一次定期健檢,若沒有特殊疾病或家族病史,40歲以前民眾約兩三年做一次全身健檢即可,40歲以後,可針對本身的需求來設計健檢項目,或是每年輪流定不同的主題做檢查。」

而在健檢方案中,民眾常困惑於一些2選1、3選2的項目,陳志維說,通常一些健檢單位都會有基本說明,不過透過文字,有些民眾依舊不甚了解,這時也不妨先請問健檢中心或求助家醫科醫師,幫忙找出自己最需要的檢查。

針對初次做全身健檢無所適從的民眾,陳志維建議可以先從家族病史著手,因為基因的關係,家人得過得並很可能自己也會得,像是如果家中有親人曾在心臟裝支架或曾中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檢查一定是首要的對象;家人若曾離還或發現腫瘤,癌症篩檢必然是不可少的項目。其次,再看自己本身的疾病,若沒有,再從年齡、性別較容易罹患的疾病方向來做,之後再來一年年換主題,今年腸胃鏡、明年心血管等等,漸次做不同的選擇。

若真的還是不太知道該怎麼選,也不妨和醫師諮詢討論,設計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健檢清單。陳志維提醒民眾,若健康檢查出現紅字,後續一定要就醫,請門診醫師針對檢查出的病灶進行醫治處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健康檢查最重要的目的。

★拿到健檢報告怎麼看?讓醫師幫你解惑。https://www.peoplenews.tw/arti...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健檢機構紛紛興起,大醫院也專門成立了健檢中心,希望藉由健康檢查揪出病灶,讓民眾從亞健康狀態回復健康。圖/陳賜哿攝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健檢機構紛紛興起,大醫院也專門成立了健檢中心,希望藉由健康檢查揪出病灶,讓民眾從亞健康狀態回復健康。圖/陳賜哿攝

◎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檢測

除了各健檢中心及醫療院所提供的全身健康檢查服務,其實政府每年都有提供特殊族群免費的檢測,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成人預防健保服務

國民健康署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項目包含:身體測量(血壓、身高、體重、腰圍、身體質量指數BMI)、尿蛋白、腎絲球過濾率(eGFR)、肝功能(GOT、GPT)、肌酸 酐、血糖、血脂肪(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檢查對象為:

40歲以上未滿 65歲,3年檢查1次。

65歲以上,每年檢查1次。

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和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檢查1次。

B、C肝篩檢

45到79歲民眾,終身可做1次檢查。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做。

5癌篩檢

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肺癌篩檢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上述民眾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