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張照堂辭世 美感傳承兩代紀實工作者

攝影家張照堂於4月2日辭世,享壽81歲。文化部長史哲今(26)日出席告別式,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吳三連藝術獎影像類得主謝三泰稱,張照堂是好幾代影像工作者的指標;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張照堂以攝影家濃厚的關懷與同理心,讓世人看見時代的脈動,更見證剎那的永恆。

張照堂作品「幽黯微光」紀錄瑞芳、猴硐、九份等地礦工身影。圖/取自新北市立美術館粉專

以紀實攝影寫下台灣一頁民主史、去年甫獲吳三連藝術獎影像類得主謝三泰接受《民報》採訪時指出,張照堂的攝影影響了好幾代影像工作者,以他自己為例,張照堂就是他報導攝影的指標性人物。謝三泰開玩笑地說,有別於「國民黨移居來台」時主流的沙龍風格,張照堂將鏡頭拉回台灣鄉土,那剛好也是台灣文學論戰、回歸鄉土的時代,張照堂用自己的鏡頭讓更多影像工作者了解台灣歷史,啟發了謝三泰的攝影風格。

在攝影路上,張照堂也給予謝三泰很多想法。謝三泰說「2018年底,張老師來我家談攝影,也看了一些我拍的照片,當他翻閱我在1989年拍攝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照片時,他問這些學生絕食靜坐在人民廣場,以及遊行請願的照片,都具有相當的意義,而且也拍的不錯,為什麼不發表?」謝三泰當時說:「這是我一項未完成的任務,因為我並未待到6月4日當天,沒拍到圍堵坦克車的關鍵畫面,所以非常自責與遺憾!」。

冷靜如嚴師
未料,張照堂回謝三泰說:「攝影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大家都知道六四的照片哪張最強烈,就是坦克車照片,但是其他過程畫面有誰看過?」 這些話撼動了謝三泰。於是在2019年六四30周年之時,謝三泰在張照堂的協助下出版了《吼叫一九八九》北京學運攝影集。

謝三泰印象中的張照堂,總是冷靜而沈默、不太表現自己。不過在台灣攝影史上,謝三泰說,他是一個只要你願意學,他永遠願意提攜晚輩的人。

有別於把張照堂當作啟發者的謝三泰,張照堂曾在台南藝術大學影音紀錄所的學生,現在已是中生代的吳姓導演,他對張照堂有著完全不同的視角。他說自己從前並未注意過張照堂在影像記錄界的地位有多高,只記得研一修張照堂的「紀錄片製作」,那堂課9點就開始,才三個學生選課,大家還都睡過頭,張照堂乾脆「自動」延後要大家9點半再來。

俏皮如友人
「我們都叫他老張」,七年級生的他說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張照堂輩份有多高,現在想想也太不尊敬他了。事實上上完張照堂的課,就像可以理解學長、紀錄片無米樂導演莊益增說的「學到了張照堂的品味」,張照堂的課堂總是先播紀錄片,再告訴學生怎麼看氣氛,在那氣氛下要怎麼拍東西?怎麼選音樂等。

自然而然地,對張照堂的尊敬就打從心底油然而生,到飽滿。例如張照堂也會選定一個場景和學生一起拍照/影片,「雖然是同一個場景但是大家拍出來的卻完全不同」,尤其張照堂獨特的攝影氛圍,總是最讓人動容。他也響起,有時張照堂還在課堂提醒學生「要多帶幾張記憶卡,要是被警察盤查記得魚目混珠,把空白的交出去。」雖然讓學生們挺傻眼「這哪招?」,但吳姓導演說,這背後帶著張照堂的生命經驗(新聞審查),以及到各國拍攝,確實也還有可能需要這種技能。

他說,張照堂老師辭世,新聞界傳播出來的張照堂是嚴肅、德高望重的。但對影像紀錄所學生而言,是親近如父執輩的「老張」或是「多啦老師」。張照堂傳承的影像品味,無人可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