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一出戲/方泳霖

方泳霖

年過花甲的父母不願意賦閑在家,依舊會找一些生意或農活來充實自己,對於旅遊偶爾也會嚮往,但總覺得還沒有到退休的時候,遊玩的事還可以往後推一推。

一次週末因為我要去市里面彙報工作,於是借此機會極力邀請父母同去,剩餘的假期剛好可以完成一次短暫的旅遊。父母見我如此懇切,放下手頭的事情也就答應了隨行。

彙報完工作的當天下午,我們三人在市區閒逛。行至一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只聽館內人聲鼎沸,鑼鼓喧囂,時而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出於好奇我們加快了探訪的腳步,在門口處登記後便入了內室。

館內天井有一處戲臺坐南朝北,四角立柱,兩側簷角上翹。梁上結成井架,既能承載又能裝飾,整體古樸美觀。據瞭解,館內每天都會上演戲劇橋段,多為折子戲。遊人隨來隨看,劇情不至於繁冗拖遝,曲目直奔精彩主題而去,時時能引來眾人喝彩和掌聲。

關於看戲我並不陌生,上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裏沒有太多的娛樂專案,尤其是在農閒之時,看戲也就成了村人豐富文化生活的活動之一。戲班子要來村裏唱戲的消息早在一周前就會散佈到整個村裏,消息像是一顆石子投進了平靜湖面,一下子泛起了漣漪。每個人懷揣著激動的心情翹首期盼著戲班子的到來,期待能欣賞到精彩的戲曲表演。

那個時候父母也喜歡看戲,演出當天也就允許我扛著長凳爭先恐後地去占位子。當夜幕低垂,燈火初上的時候,戲臺那邊就傳出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即將在萬千人的期盼中上演……

隨著一陣鑼鼓喧天,演員們相繼登場亮相。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懂戲的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懂戲的人看著演員花樣的動作也能樂在其中。我那個時候聽不懂表演者在唱什麼,也看不明白他們在演什麼,只是跟隨著眾人喝彩和鼓掌。演員們唱到高潮的時候,人們掌聲不停。後來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以及對戲曲的瞭解漸漸分清了好人與壞人、好官與壞官,也能看出生旦淨末醜,能體會苦難、歡笑和幸福,原來人生中的一切酸甜苦辣都會在戲中演繹,呈現出萬千人生百態……

小時候我最喜歡開場的時候,戲班子常常會從臺上撒下糖果。運氣好的時候,父母會搶到臺上撒下來的糖果。五顏六色的玻璃紙包裹著的糖果很甜,我會忘記戲曲唱了什麼,但卻不會忘記那糖果甜美的滋味,以及在父母溫暖的懷抱中幸福的睡去。

我外出讀小學的時候,看戲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遇上寺廟開光,佛祖誕辰之類的還能看到有戲班子來唱戲。後來隨著電影的普及,看戲漸漸變得是一種奢侈的事情。但是經典的東西始終會是人們難以割捨的喜愛,一旦有戲班子來唱戲,那場面依舊會是人山人海。

時光荏苒,新時代經歷了滄桑巨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文明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當下,看戲是一種很難得的休閒。離開了手機的束縛,全身心投入到欣賞戲曲中去,這是一種慢生活的體驗。正如此次旅遊一樣,我們一家三口暫時忘記了生活中的瑣碎,饒有興致地去品味一出戲,同時也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看戲的情形,這是當下一種寶貴的體驗。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同父母偶遇一出戲,各自有著一番不同的人生滋味在裏面;讓我感到有意義的是同父母偶遇一出戲,讓父母瞬間找回到一些青春記憶,也讓我重溫到了一絲童年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