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愛高苑科大 外籍生體驗台灣布袋戲之美

高苑科大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打造更多元文化的國際校園環境,結合學校對面的高雄科學園區之在地產業,招收遠從東南亞國家來台就讀的學生,成立國際產學班;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支持下,學校重視外籍生華語文能力,除了聽、說、讀、寫通識課程外,圖書館強調融入台灣文化的情境教育很重要,每學期邀請高雄「緣龍戲坊」創辦人江明龍老師蒞校指導外籍生演布袋戲,讓布袋戲進入日常生活欣賞領域,以多元的創造力增進自我價值。(見圖)

這次教學活動江明龍老師與圖書館越南籍工讀生阮氏夢詩搭檔,向外籍生介紹布袋戲的角色分類:生、旦、淨、末、丑,並解說戲偶的角色與台步,讓大家更了解每個角色的個性以及在戲中的作用,最後由外籍生說家鄉的故事串場演出;越南籍阮氏夢詩來高苑科大就讀已進入第四年,長期參與圖書館辦理多元文化融合活動,喜愛台灣傳統文化,藉由自己母語文化與江明龍老師合作無間,更能讓初來台灣的外籍生體驗布袋戲掌藝及口白藝術之美,感受聲光視聽震撼力。這也是高苑科大通識課程與圖書館培養外籍生融合學習、活化多元學習與文化體驗的軟實力。

高苑科大校長趙必孝博士提到,東南亞外籍生比例逐年提升,為因應語言以及生活文化之不同,規劃融合學習,除讓外籍生逐步適應我國之民俗風情外,也讓本地生瞭解東南亞之國家文化以及特色,推動雙向學習之機制。

布袋戲代表台灣意象,是台灣的驕傲,內容包含刺繡、彩繪、雕刻、音樂、文學、以及編劇,是一門精緻且具有綜合性的藝術。透過布袋戲教學可以激起外籍生學習華語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對臺灣文化有更深一層瞭解,也讓該校可以成為在地推廣臺灣文化與藝術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