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影評】《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裡?》

這一套戲,我本以為是經典西片 “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的大中華版,可能真的是給這片名令我有所憧憬和誤導。不過說實,若是有本年爛片選舉,我相信這齣電影絕對穩入十大,幾十元的門票錢,用來買六合彩還有機會得到安慰獎。

據說電影改編自2014年發生在美國的綁架案,在某一天家人突然接到警察的電話,表示12年前被綁架的小女兒竟然還活著。當幼女獲救後,家人在驚喜之餘,也為平伏了的生活再起波瀾,慢慢地發現這綁架案背後是來自不同家人的糾紛。

一般來說,驚慄和懸疑電影往往會走兩極化,可以見到高手和低手之水平,本片就可以說是高開低收的水準。一幕又一幕的「扮懸疑」卻令觀眾一眼而知,甚至犯駁連連,幼女回來後竟然可以由報仇變成制止兇手繼續行動的人,這樣與CCTVB的電視劇有什麼分別?

作為偽影評,我當然不是批評電影的拍攝手法和內容,而是故事中對社會和人生的一些啟示。電影中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各懷鬼胎,無論是父親的外遇、母親的無理責難、姐姐的嫉妒、伯父的報復心態、行兇者的自卑和貪財的管家等,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的社會不是常見的嗎?不論在職場、朋友,甚至家庭,也會見到扮演這種角色的人。

平日我們遇見這些人,未必是驚心動魄的事,但每一日每一時的出招,更令人殺個措手不及,也感到疲累。就算你有赤子之心和不防人之態度,但也不代表別人不將你置之死地,只不過他們的殺戮是不見鮮血流出罷了。這樣的人生實在令人洩氣和心灰意冷,不過上帝造人,就已經有了罪的基因,我們只有祈求壞人遠離一點。

像有點悲?當然不,只是想藉此再看清世情,不要成為一隻在老虎口邊的小羔羊,想盡辦法去尋求樂土。不過,何處是樂土?

(圖片來源: Yahoo電影)

作者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irbenben/


資訊由熱新聞提供
原文連結: 偽影評 - 《那年夏天你去了那裡?》

更多相關內容

我被語言偽術攪亂了



馮志豪
一名工作了二十年的註冊社工,近年在大學及大專任教,為人古靈精怪。在中學生時代開始以筆名「詠憫」投稿予正義報章之學生園地,大學畢業後,筆跡及聲音出現於南都、癲狗、蘋果日報、明報、網媒和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