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植物園》多元展示 傳達循環理念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傳藝中心宜蘭園區《傳藝植物園》即起開展,以植物生長環境與工藝文化軌跡打造觀展動線,運用多元展示手法,中高中低海拔植物區、水岸海岸植物區、花果園區,呈現臺灣多樣植物生態展件,「生命之樹」沉浸式劇場帶來土地與植物的吟唱,另有材料觸摸、嗅聞體驗區,另設置「光之植生牆」、「自造祝福」2項數位互動裝置,傳達生命力與循環理念,結尾處有花磚牆供打卡留念。

「生命之樹」沉浸劇場設置大樹與土地公廟,搭配閩南、客家、原住民4首不同族群民謠吟唱與影像,呈現人對於土地、植物與自然的讚頌。緊接著,根據植物生長環境,由高到低海拔遞減呈現展場空間,認識傳藝植物的內涵、療癒能量及其背後有趣故事。

「中高海拔植物區」展示玉山箭竹製品、木雕、粧佛、建築裝飾、布袋戲偶頭,如「博古花瓶窗櫺」的山茶花又稱長春花,寓意生機勃勃,石榴、佛手柑則有多子多福氣寓意,並設置木料及聞香瓶,可嗅聞、觸摸質感與氣味。「中低海拔植物區」以植物纖維編織、服飾等工藝品為主,例如「龜形披蓬」採用竹與棕鬚製作,突出的稜角適合肩脊及臀部角度,頭頸部則留出內凹的弧形方便穿戴,展現生活智慧與造型機能美學。

「水岸與海岸植物區」有藺草工藝、莿桐及大葉山欖,還可觸摸體驗蓪草、構樹、籐編、藺草、竹編及苧麻等植物紋理質感。「花果園區」展出花卉、瓜果植物紋飾展品,例如「仙翁獻桃」呈現手捧持大如籮筐仙桃,傳遞祈福祝壽;「四君子」融合梅蘭竹菊4種植物,反映文人對理想與品格的追求;「籃胎花果紋文書盒組」的佛手、石蓮、石榴、柿子都一覽無遺。

「自造祝福」數位互動裝置,結合傳統民居廟宇建築中的植物圖騰,民眾可選取搭配喜歡的背景顏色、傳統圖紋與花卉瓜果,認識其代表的寓意,並可下載數位成品;「光之植生牆」則有10種傳藝植物的種子,觸碰後會產生變化生長,感受植物的生命循環。

「生命之樹」沉浸劇場設置大樹與土地公廟,搭配閩南、客家、原住民4首不同族群民謠吟唱與影像。(傳藝中心提供)

「光之植生牆」互動裝置有10種傳藝植物種子,觸碰後產生變化生長,感受植物的生命循環。(傳藝中心提供)

「自造祝福」互動裝置,可選取傳統民居廟宇建築的植物圖騰,搭配背景下載數位成品。(傳藝中心提供)

「仙翁獻桃」呈現手捧持大如籮筐仙桃,傳遞祈福祝壽。(傳藝中心提供)

「龜形披蓬」採用竹與棕鬚製作,展現生活智慧與造型機能美學。(傳藝中心提供)

「博古花瓶窗櫺」的山茶花寓意生機勃勃,石榴、佛手柑則有多子多福氣寓意。(傳藝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