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落差大 硬質玉米價格說明會

硬質玉米價格說明會。 (記者劉春生攝)
硬質玉米價格說明會。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玉米外銷價格狂飆,超過政府當初收購的每公斤九元,國內硬質玉米的收購價格跟外銷價格落差大,立法委員蘇治芬、蔡易餘接受雲林四湖鄉農民陳情,十日邀集農委會農糧署蘇茂祥副署長、台灣雜糧發展基金會林源泉董事長、中央畜產會陳中興執行長及農委會相關人員,於四湖鄉鎮保宮辦理「玉米收購與販售之價格差額補貼」座談會。

四湖玉米農代表吳文陽陳情,國際期貨市場硬質玉米大漲,價格落在約每公斤十五元,按照中央畜產會現行制度,硬質玉米購銷價高於每公斤九元的契作價格時,會收取二十%至四十%的手續費,農民扣除生產成本和手續費後,實際的收入微乎其微,根本是在剝削農民,盼農政單位積極處理。

立法委員蔡易餘強調,針對硬質玉米價格問題已經跟農委會多次討論,但農委會忽略了政府已經介入,讓進口玉米免徵營業稅,大量進口玉米勢必衝擊本土玉米農,極力要求畜產會今年應該將購銷之價差全數補貼農民,讓硬質玉米農能夠獲得其應有的收益!

立法委員蘇治芬認為,目前國產玉米僅占使用的二%,為了應變國際情勢的變化,國產硬質玉米的產量應該要擴大,政府應該鼓勵種植硬質玉米取代水稻,建議放寬硬質玉米一期作補貼,而雲林、嘉義沿海地區許多農地環境不利於作物生長,導致農民玉米產量未達兩百五十公斤,建議請農改場來協助輔導農民,也呼籲中央畜產會不要跟農民計較價差,鼓勵農民來種植硬質玉米。

針對此次座談會,蘇茂祥副署長也回應,未來硬質玉米銷售平均價格超過九元部分,研議輔導契作主體全數回饋給農民,另今年取消繳售數量上限,每分地超過六百公斤的部分,若農民願意賣給中央畜產會,該會將會一併收購,而最低繳售數量兩百五十公斤的限制,將請農改場進場輔導農民增加土壤肥力、或推薦適種作物,此外一期作是否適合種植硬質玉米將請改良場所協助輔導適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