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商學院。元宇宙VS.人文創新

歷任過政治大學校長和教育部長之後,幾年前,吳思華老師再回到學校任教。最近,他整理多年研究人文創新的成果出版了《尋找創新典範3.0》,我和許多曾經受教於吳老師的同學都參加了新書發表會。

「你現在是元宇宙專家了!」我拿著新書請吳老師簽名,他笑著跟我聊天,說他讀過我在網路上寫的那些元宇宙文章。

「謝謝老師,希望未來能用元宇宙的資源來協助推動人文創新。」我也笑著回覆吳老師。20多年前,我進了政大商學院,成了他的學生,並且在他的指導下寫論文。

人文創新的核心論述,是讓社會與企業都能不斷的價值創新,持續成長並且提高附加價值。簡單的說,就是持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並且同步提高生活和生命品質,這是歐美日等國從過去到今天一直努力的方向。這些國家工時愈來愈短,工資卻愈來愈高的關鍵,就是以人文創新來趨動產業和社會創新。

我把這樣的創新架構解讀為「三意創新」,認為用創新來推動公益與生意這樣的「三意思維」可以落實人文創新。

回顧全球商業的創新歷程,在過去兩百年裡經歷了兩波轉折到今天,吳老師把這兩波的創新轉折分別稱之「創新1.0」和「創新2.0」。

創新1.0的主角是資本家而主要舞台是工廠,企業的競爭要素是有形產品;創新2.0的主角是科技創業家而主要的舞台是網路,企業的競爭要素是虛擬服務。

在《尋找創新典範3.0》這本書裡,吳老師提出人文創新的H-EHA模式,以「人文(Humanity)」、「生態(Ecosystem)」、「樞紐(Hub)」和「星群(Asterism)」做為四大重點工作來推動「創新3.0」,創新競爭的舞台是整個社會,企業的的競爭要素是感動與認同:

H(人文關懷,Humanitites):這是創新3.0企業的靈魂,關注服務者和消費者的需要,熱愛人文鄉土、由下而上的放大庶民智慧來驅動創新。

E(生態佈建,Ecosystem):生態布建是一重視野能力,帶領更多人看見關鍵問題、願景和世界觀,一起經營所有必要的活動,一同努力創新和改變。

H(軸心樞紐,Hub):就如同引擎一樣,軸心樞紐只要旋轉起來,平台就能夠自行運營,進而促成整個生態系的發展。

A(星群繁衍,Asterism):讓每個個體都擁有獨特的知識,並且在交流之中把價值傳承,追求生態系的互補共生,而非單一企業獨大。生態系中的個體如果能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改善整個社會,甚至投入組建另一個關懷人文、有在地思維的創新企業體,就能推動創新3.0的理想。

吳老師說,創新3.0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創造工作機會,二是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

工作機會多,薪水自然會增加;生活品質提高,高附加價值的消費市場才能發展。所謂進步,就是工作時間愈少,錢卻賺得愈多。擁有時間和金錢,才有能力去發展人文,人文發展好,自然更能賺高附加價值的錢。

而元宇宙的「去中心化」核心本質,正好可以成為創新3.0的引擎,區塊鏈科技讓每個消費者成為引導市場發展的創新根源,實現「開放式創新」的理想,讓企業能從整個社會吸納更多元的創新資源。

過去,大部企業的創新都來自於內部研發單位,強調技術創新。但是今天的創新賽局早已經是服務創新,各家企業競爭的重點早已經不只是性能、價格和技術,更是消費者的體驗和滿意度。

從以上這些面向看來,更可以明白,元宇宙時代也一定會是一個屬於創新3.0的年代。

生態文創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