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反對「一國兩制」無濟於事

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在台灣幾乎是沒有任何市場的,只要有人敢於贊同「一國兩制」,必然會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紅帽子一頂一頂扣下,大概不死也只剩半條命了,此所以侯友宜也公開宣稱「反對一國兩制」。

基本上,台灣各政黨都是一致反對「一國兩制」,甚至將之視為洪水猛獸的。洪水猛獸當然是可怕的,最好是敬而遠之,永遠不要來。但是,如果真的無可避免,或是駸駸然已經來襲的時候呢?我們需要不需要認真對待它?光是反對,而沒有絲毫對策,又有何用?

對台灣而言,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顯然就是個超級大颱風,已經在西岸凝聚成形,勢將挾著狂風暴雨,直撲台灣而來了。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不去研判其實質內容,將其半徑、風速、幾級風、侵台時間及機率,作一透徹的研究,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嗎?只一味的「反對」,有任何作用嗎?它難道就會因我們的「反對」就永遠不來嗎?

但颱風儘管可怕,在台灣面臨酷旱缺水的時候,颱風可能攜帶而來的甘霖,有時反而會讓人望之如大旱之雲霓,能順時應勢的掌握其動向,其實反而可能是對台灣不無助益的。

台灣無論如何,都必須嚴肅面對「一國兩制」的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攸關於台灣2300萬民眾生死存亡的重要課題,更是東亞,乃至全世界將選擇「戰爭」或「和平」的大事,只是倡言「反對」,而不去思考對策,更提不出相應的其他主張,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平心而論,台灣對中共所提出的任何有關台灣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只用膝蓋想,從不去分析、思考的,根本就是持否定態度的,有所優遇,就說是「統戰」,有所礙隔,就說是「打壓」,反正無論如何都是「政治操作」,非反對不可的。就「一國兩制」來說,有誰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對岸與台灣,本來就是「兩制」,也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台灣民眾會同意與中共「一制」的,也當然必須「兩制」;問題的關鍵,在於「要不要一國」,以及「會是怎樣的一國」,歸根究柢,還是「統獨」的問題。

不要一國,台灣就必須獨立,不管是用中華民國或其他名義;但獨立的結果,依現在的情勢,就一定是兩岸兵戎相見,而兩岸軍事、經濟力量懸殊,儘管可能獲得美、日等國的奧援,終將還是不免於被「武統」,「武統」後也必然只能「一制」。事實上,台灣未來的選擇,只有「武統」或是「和統」。「武統」的話,什麼話都不必多說了,「和統」的話,就必須回過頭來討論「兩制」的問題。

「兩制」到底應該或可以如何「兩制」?這是大哉問,牽涉到政治、軍事、教育、經濟、外交……種種問題,等於是全部國政,當然不是三朝兩夕可以討論出一個結果的,必須雙方取得共識,相互協調、折衝,才有可能確定。論者喜歡以香港為例,不妨就以香港為借鑑,取其優而棄其短,制定對台灣最有利的方案。

《香港基本法》是從1985年開始,全數由香港人自行制定的,到1997年正式回歸,總共耗時13年的時間,台灣依仿其例,而問題顯然更為複雜,最少也需要15年的時間。15年是相當長的時日,大可以創造出緩衝的時間,由台灣各界賢達集思廣益,為台灣爭取到最有利的條件。台灣只須堅持著一個信念:台灣人管理台灣事,就不至於有所委屈。論者往往以今日香港為殷鑑,因而否定了「一國兩制」,殊不知香港如今漸漸傾向於「一制」,才更凸顯出「兩制」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求中共堅守「兩制」的承諾,而且透過國際有力的保證及仲裁作為後盾。

「一國兩制」這超強烈的颱風已經成形,且緩緩直撲台灣而來,我們應該正視其暴風半徑、風速、大小……,採取最佳的因應方式。時間的緩衝,或許是對台灣最有利的,15年、20年,或者50年、100年,凜冬將至,而這說起來不算太短的時間,我們可以做什麼?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熟慮的部分。(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