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黑暗共存!七等生因癌辭世 各界哀悼「非典型現代主義小說家」

文學作家七等生24日因癌症辭世,享壽81歲。家屬表示,七等生要求身後事不打擾人,依其遺願不辦公開告別式,近日舉行海葬。七等生創作以小說為主,兼及詩與散文,作品同時呈現作家追求真實與美學的軌跡。對於七等生的離世,台灣各界及文壇皆發文哀悼,文化部長李永得也深表哀思與敬意。

七等生於2010年獲頒第14屆國家文藝獎照。(文訊雜誌社提供)
七等生於2010年獲頒第14屆國家文藝獎照。(文訊雜誌社提供)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年生於苗栗,曾任瑞芳、九份、苗栗等地國小老師,1966年與尉天驄、陳映真、施叔青等人創辦《文學季刊》,1983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9年自國小教職退休後,專事書寫、繪畫與攝影等藝術創作。代表作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經改編為電影。曾獲1966年第一屆與1967年第二屆臺灣文學獎、1976年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1985年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1985年第八屆吳三連文藝獎及2010年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等重要獎項,文學成就斐然。

七等生(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七等生(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遠行出版社於1977年出版「七等生小全集」(10冊)與作品評論集《火獄的自焚》,使其成為臺灣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全集與評論集的作家。其繪畫成就亦卓越,先後於1991年與1992年舉辦個展。

今年金馬影展才將世界首映揭開七等生神秘面紗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由入圍過最佳新導演也曾獲得最佳紀錄片的朱賢哲執導。七等生在紀錄片裡說:「沒人能了解我,只有我能了解自己。」其小說語言和結構完全按照個人意志,一般人難以理解。作家陳芳明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七等生是「非典型的現代作家」,用文字向他告別、致敬。回顧七等生文學、藝術創作的一生,正是其自身經歷的寫實過程,正如摯友馬森所言,他是少有的一位把光明與黑暗面同時呈現於人的作家,七等生的辭世將留給世人無限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