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十月,「良制」編織「中國結」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光輝十月,大陸慶十一、台北慶雙十,一家兩地各辦喜事。110年前的10月對全中國人來說意義深遠,因辛亥革命及先賢努力,中國終於脫離帝制,走向共和法治。這個里程碑,值得大陸與台灣珍惜,畢竟當前兩岸分的是「治」不是「史」,且兩岸憲法明揭兩岸統一仍待延續。

只是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蔡英文,至今不願接受追求「一個中國」目標,導致雙十國慶演說撕裂兩岸情感的話不少,而該緬懷的前人歷史、該積極回應的兩岸政策,卻語焉不詳,徒增不必要的衝突。筆者感嘆,雙十國慶應能讓國人與全球華人共緬民國建立至今的艱辛與成就,然而當坦克、飛彈都到了總統府前展示,國慶不免走樣。

筆者提出下列幾點,期待兩岸關係能春暖花開、少走冤枉路:

一、憲法交付的「國家統一」任務,是蔡總統應補上的「關鍵詞」。

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出四個堅持,一段話裡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輪番上場。蔡總統執政以來,出訪巴拿馬、投稿國際期刊時以President of Taiwan署名等舉措層出不窮,其貴為國家元首不可能不清楚國號,難道真是另有所圖?其實,既然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在國慶等正式場合,堂堂正正地說出「中華民國」國號,是尊重自己、尊重國民,更是尊重歷史(自辛亥革命以降)。

四個堅持中,蔡總統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非不可,但刻意迴避指出憲法「因應國家統一前」任務的最高指導原則,誠屬不當。「中華民國」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而後國民政府於1949年遷台,與同年10月1日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兩岸分治「一個中國」迄今,也是事實。總之,面對大陸釋出和平統一的善意,驕傲地說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中」是蔡總統應補上的關鍵詞!

筆者於1991年以海基會首任祕書長身分受政府委託率團訪問北京,國台辦開門見山提出「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筆者不亢不卑回應:「一個中國沒問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台灣加大陸才是一個中國。」30年過去,兩岸的憲法中國家統一的條文巍然不動,筆者的立場至今仍堅若磐石。蔡總統忘了當年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指出「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未來一個中國是台灣民眾唯一選擇」的立場嗎?

二、兩岸分治,看見制度差異,更期待「良制一國」的來臨。

對比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不談辛亥革命、不提國父,甚至連中華民國110年的歷史也縮短到72年,習近平總書記卻特意在雙十國慶前一日於紀念辛亥革命110年大會上,數次提及「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更談及三民主義,字裡行間可體會他用心良苦。筆者支持習近平的「和平統一」與「一中原則」,但對「一國兩制」,卻有不同想法。

「一國兩制」中的「一國目標」固然沒問題,但「兩制」適用於已分治逾70年的兩岸尚非實際。「良制一國」才是追求國家統一的最佳解方。在「一中框架」下,大陸亦應給予台澎金馬地區人民最高的尊重、正視中華民國,並主動協助其以對等身分參與國際事務。兩岸分治以來,大陸的民族、民生已在共產黨領導下得到長足發展;而台灣厲行法治憲政、人民對民主政治積極參與,同樣成果斐然。兩岸制度如此迥異,卻也是兩岸求同存異、化異為同的大好機會。

兩岸的良制究竟如何融合、何時融合,實乃為山九仞的最後一簣,端看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抉擇。筆者企盼,兩岸能善意切磋「良制」真諦,共同編織出牢固又大方的「中國結」,也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爭氣的中國人」!(作者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