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 Ionex UNO 新資費解析 充換合一將是電動機車發展解方

光陽日前推出首款搭載 BMU 車種,並同時宣布結合充電換電 Ionex UNO 新服務後,也連帶設計全新資費方案,將原本以安培小時(Ah),改為全世界通用的千瓦小時(kWh),也就是台灣最常用的度為計價單位,並加入了充電回饋、遞延折扣與高資費綁約優惠。這麼多改變,消費者一時之間可能難以理解,但光陽一再保證,各級距資費一定是業界最優惠的方案。接下來就一一解析光陽所提出各項改變與背後原因,來幫助即將購入電動機車的朋友了解,內容有點硬,但如果單純想了解資費與該怎麼選擇資費,直接看文章中的表格即可。

充電換電資費怎麼算 Ionex 新版資費架構其實只有四個項目要看,分別是基本費、計價方式、電池使用費折抵金與充電優惠折抵金。接下來會有一些計算,請大家搭配著底下資費表一邊看一邊算。

基本費就是月租費,也就是無論你騎多少最基本要繳的費用,而計價方式簡單說就是電費加上其他成本的費用,以每度電來計算,至於其他成本是什麼後面會解析。前面這兩項就是你原本應該繳納的費用,如果你選用單電池 309 方案,這個月用了 4 度電,也就表示原本應該要繳納 309 + 4*50 = 509 元。

但你並不用繳這麼多錢,因為每個方案都有電池使用費折抵金,以前面 309 單電池的例子來說,有 250 元的折抵金,所以你實際要付的錢是 509 - 250 = 259,不過因為基本費就是 309 元,所以 309 元就是最低得付的錢。那這樣不就浪費了 50 元嗎?其實不用擔心,這 50 元可以遞延到下個月折抵,也就是說下個月你就算用了 6 度電,也只需要付 309 元,不過要注意,遞延折抵只能在隔月使用。

而充電優惠折抵金又是什麼?這個就是最獨特的地方,系統會計算換電與充電分別的度數,同樣以單電池 309 方案為例,這個月用了 6 度電,其中 2 度為充電,那該付多少錢呢?要付的金額就是 309 + 6*50 - 250 - 2*15 = 329 元。

所以歸納一個公式給大家:每個月要繳納金額 = 基本費 + 度*50 - 電池使用費折抵金 - 充電度*15 - 上月遞延折抵。若低於基本費,就是要繳納基本費,多付的部分在下個月遞延折抵。

怎麼選擇最合適方案 那要怎麼選資費呢?你可以依據騎乘習慣來選擇,以 Ionex 提供所有用戶的平均值來說,單電池版本車款一度電大約可以騎 32 公里、雙電池版約有 26 公里。以雙電池版本,都使用換電方式,如果每個月騎不到 234 公里,就選擇最便宜的 309 元、如果超過 234 公里就選 509。若每個月超過 494 公里,就選 809、超過 900 公里,就直接攻頂選 1259。

對了,上面表格還有 18 個月綁約折扣,非常建議長時間都騎超過 700 公里的朋友選用,因為有 300 元的基本費折抵,也就是月租只有 959 元,卻可享用 1259 的方案。如果居家適合充電,就可以騎更遠…好,我知道大家已經一頭霧水了,直接整理表格給大家。

用度計算資費 解開電池技術束縛 這問題應該要問,為什麼台灣以安培小時(Ah)計算?不過這問題應該也很難得到答案,所以就先略過。其實千瓦小時(kWh),也就是度,是能量單位,也全世界通用的用電量計算標準,無論是家庭、工業用電,甚至近期新興的電動車產業,都是以度來計算。安時與度要怎麼轉換呢?度 = 安培小時(Ah) * 電壓(V),當電壓越大,度數就隨之成長。

為什麼這次 Ionex 會決定將資費方案改為度呢?我認為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光陽在發表會所分享的,kWh 是全世界通用的單位。光陽在 2023 年於米蘭車展提出電池即服務、Ionex 能源站與 Ionex BMU 三大解決方案後,又與泰國國家石油合資 Aionex 電動車解決方案公司後,確認了將電動機車推往全世界的藍圖。因此在這時間點,全世界的系統必須回歸同一套,因此 kWh 就是標準。

第二個原因光陽說得很保守,他們只簡單說 kWh 利於 Ionex 發展,但我認為背後含意非常多。目前 Ionex 電池提供電壓是 50.8V,但因為有電池即服務的解決方案,代表未來會有更多電池專業廠商加入,在它們技術加持下,Ionex 電池可提供輸出電壓將有機會更高,也能讓馬達轉速更提升,進而讓電動機車的動力更好。所以採用 kWh,光陽就不會因為加大電壓,造成以 Ah 計算費率導致電池服務成本大幅提升,也等同解開了電池技術的束縛。

每度電 50 元又是怎麼來的? 在 Ionex 新的資費方案中,每度電收費 50 元,如果在家中電每度可折抵 15 元,也就等同每度收取 35 元。我想這價格與台電的公告電價差異不小,但事實上,Ionex 的收費是合理的。

怎麼說呢?我們先看最流行的電動車,他的車價包含電池,在家充電費用就是台電的公告電價,但其實隱含的成本還有電池損耗,也就是幾年後當電池效率下降後要更換電池的費用,這可就相當昂貴了。而如果在外面的快充站,以 U-Power 為例,每度收費 10 元,就比公告電價要高,這價差就來自充電站建置、營運成本與利潤,當然對駕駛人來說,同樣也有著電池損耗的隱性成本。

我們回到電動機車上,以換電車款來說,車上電池是以租賃方式,擁有者並不是消費者,所以電池損耗成本就是由營運商承擔,另外還有換電站必須準備比安裝在車輛中更多的電池,等待消費者來換,這些電池在換電站中也會有損耗,但程度並沒有在車上使用快,這也是成本之一。最後還要包含換電站建置、營運與相關系統成本,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就造就了每度 50 元的費用。

而如果在家充電,成本就少了待換電池損耗、換電站建置、營運與相關系統成本,所以就有空間提供每度 15 元的充電優惠折抵金。

後記 其實對於電動機車發展來說,充電搭配換電才能有效將電動機車擴展到全民。以現在電動機車約莫 70 萬輛,相較燃油機車約莫 1400 萬輛,真的少非常多。但以兩大系統的換電站,目前合計超過 5000 座,比起加油站數量多出一倍,若電動車繼續成長下去,勢必會造成營運商的龐大負擔,最後也可能找不到地方設立換電站。而在家充電,又或是政府可以廣設充電站,就是最好的解方。光陽 Ionex 在這時間推出充換合一的 Ionex UNO,或許就是看到未來的瓶頸,而未來充電換電合一,絕對是各大機車品牌最後將會走的一條路。

更多3C資訊
只有光學望遠才能拍出壓縮感?大錯特錯!!
vivo X100 Pro 對上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拍照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