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板一蓋、文蛤餓慘慘,七股漁電共生誰得利?

台南七股光電發展迅速,卻讓當地鄉民最近氣憤北上到總統府抗議。原來,當地全台最廣大的文蛤養殖生態,現因光電板入侵,引發文蛤暴瘦危機,漁民生計嚴重受損。究竟,七股的漁電共生背後誰得利?為何抗議青農指,回家鄉只看到魚塭租金一直漲?在九合一大選最後階段,值得重新檢視。

台南七股鄉民氣瘋了。最近,當地200位鄉民選在清晨4點坐遊覽車北上,到總統府及行政院抗議,呼籲一心發展綠能的政府別太過,提出光電「開發總量管制訴求」。

像是當天參與陳情的一位青農便表示,當初相信政府鼓勵青年返鄉,決定回來,但現在租金一直漲,連漁塭都租不到,全都是光電業者過度入侵造成。結果根本沒造福到本地居民。

為了緩解當地鄉民的憤怒,國內4大光電公協會也齊發聲明,強調「漁電共生絕不會滅漁滅村滅生態、不會掠奪養殖戶的工作權,更不是破壞環境生態的洪水猛獸」。

鄉民憂無限制開發,魚塭搶輸沒陽光

發展光電對台灣不是好事嗎?為何會出現漁民與光電板搶生存的兩難問題?

原來,七股重要的農產文蛤,總面積高達2千公頃,占全國四成的量,是漁民重要的生計所依賴。由於文蛤是淺坪式養殖,種電後陽光被遮住,文蛤沒綠藻吃不僅長不大也爆瘦,肉量減少。由於影響規模相當大,漁民損失慘重。

參與陳情的七股區里長聯誼會副會長黃仙立表示,不滿七股有高達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積開發光電,台61以東地區魚塭更超過4成面積興建光電,是放任光電無限制開發,擔憂未來七股超過兩成土地都是光電板覆蓋,造成了生活、生計和生態三輸,希望政府要有總量管制。

此外,七股地處生態敏感區,有國際保育鳥黑面琵鷺的生態區,特別是台61線以西部分,保育人士擔憂未來琵鷺沒得地方過冬。

陳情鄉民提出三點訴求:第一,要求行政院立即設置七股光電總量管制且不得再增設光電;第二,台61以西禁止開發光電;第三,成立中央及地方政府共組的爭議協商平台。

台南七股的光電板。蘇義傑攝
台南七股的光電板。蘇義傑攝


政府缺乏整合,部會間只懂推責任

由七股21個在地團體組成的社區自救會《搶救七股大地聯盟》表示,漁民提出的總量管制、空間利用競合、產業衝擊、施工規範等問題,都是面向政府政策缺乏完善規劃,而導致七股鄉親與光電業者產生衝突,要解決光電造成之爭端,要由行政院整合跨部會不同調問題。

漁業署將漁業管理及產業升級責任推托給光電業者,但,漁業管理不該是光電業者責任,光電業者也不會比漁民懂得養殖,絕非單一業者可處理,是涉及到整體養殖漁業發展問題,像是漁電共生以致的承租戶工作權、空窗陣痛期、室內養殖轉型、技術人力空缺等問題。

也因此,避免爭議解決地下化,被不肖有心人士從中牟利而影響到公眾利益,聯盟認為需要有政府以公正第三方進行協調,不是一味反對。

4大公協會訴求保障漁民生計,協助產業升級

七股光電的開發問題,也讓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及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等,國內光電4大公協會首次聯合發表聲明,所承做的區域全是由政府劃定的專區,經過嚴格的環社檢核及地方政府審查;強調在合乎情理法下,除了保障養殖戶的工作權、既有的養殖行為及產值,還能讓現有養殖環境獲得硬體升級,進一步減少天然災害影響。

施工期間無法養殖,光電業者會給原有合法承租養殖戶工作機會或適度補貼,讓他們得以維持生計,完工後,保證給原有合法養殖戶優先承租,即使對沒有承租權的占用戶,也會進行溝通與補貼,給予優先承租權。

施工期間挖馬路埋輸配電線,對當地居民生活與交通造成不便,承諾會施工前跟附近居民溝通協調共同開挖,好交通管制與施工安全措施,承諾施工完成後還給居民一條平坦的全新馬路,不再是坑坑巴巴的舊路。

三大關鍵爭議:總量管制、補償及配套

爭議一:台61線以西禁開發區。

七股漁民對漁電共生發展的爭議已有不短時間,早在2018年就首次北上陳情、2019年3月,七股區沿海養殖居民自救會百餘名漁民與台南市議員陳昆和就曾召開記者會,反對將七股的優良漁業生產環境劃入發展光電的區域,並提議劃出台61線以西為禁止開發光電區域。

2020年台南市議會有禁止審查台61以西申請的決議,後臨時會仍決議通過列為示範案場,是讓七股鄉民認為光電開發無上限,沒有總量管制的關鍵。

爭議二:漁民租不起漁塭。

當天參與陳情的青農表示,政府鼓勵青年返鄉,但是現在的租金一直漲,連漁塭都租不到。對此,光電業者表示,關鍵原因是農地(漁塭)地主不是養殖戶,這些養殖戶有的有跟地主簽約,有的沒有簽約,其間怎麼補償?補償多少?補償對象?就變成錯綜複雜的狀況。

並不是光電業者在漲租金,甚至為了推廣漁電共生讓案子成功,光電業者甚至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甚至是不用租金做為條件。

光電總量管制、補償及配套,三大關鍵爭議至今未解,讓漁民憤而北上抗議。搶救七股大地聯盟提供
光電總量管制、補償及配套,三大關鍵爭議至今未解,讓漁民憤而北上抗議。搶救七股大地聯盟提供


爭議三:缺乏配套機制。

光電業者私下透露,不少漁民已經從事當漁民30~40年,漁民的年紀從50歲到80歲都有,考量年紀跟傳統作業習慣,現在要他重新學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恐怕是有相當的難度。甚至是20年後的退場機制,是否也規劃好了?

此外,雖有漁電共生案場飼養白蝦,成功打進高檔日本料理店販售的成功案例,讓不少漁塭也開始養起白蝦,不可能全部進高端市場,普羅大眾仍是主力市場的情況下,換算養蝦成本比市占超過七成以上的進口蝦高上許多,如何賣進超市?通路銷售的機制如何建立?讓漁產賣得出去,漁民賺得到錢,才是關鍵。

總而言之,漁電共生成功的關鍵,必須是建立在養殖戶、地主及光電業者三贏的局面。中央政府用發展綠能當口號,卻沒積極排解糾紛;台南市議會的禁止審查決議,則導致開發總量無上限,也令七股鄉民不滿。在地方大選最後階段,正值得檢視這些相關人員的作為,用選票做改進。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台鹽搶租七股漁塭 租金飆漲10倍殃及漁民
強推漁電共生救沒落養蝦業,向陽陳貴光憑什麼?
台灣躍升2050再生能源大國,「這一步」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