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俄羅斯經濟災難 腐蝕戈巴契夫的政治遺產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辭世,大多數評論著墨於他的政治改革失敗。蘇聯主要繼承者—俄羅斯聯邦—未能成為民主、開放的社會;烏克蘭將來也許有希望,此刻卻遭俄軍侵略,須為自由民主的存續苦苦奮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在後戈巴契夫時代的俄羅斯,經濟改革也是一敗塗地,而這顯然是讓普亭主義(Putinism)乘勢而起的因素之一。1990年代俄羅斯經濟有多糟呢?

先談一點時代背景。舊蘇聯的中央計劃經濟並不總是那麼糟糕。蘇聯在二次大戰期間的表現,展示在史達林統治下,工業成長不容置疑;在1950年代甚至1960年代,蘇維埃經濟發展一度被世人視為成功故事,從落後國家轉型成世界強國(儘管過程中殺人無數);在1970年,蘇聯急起直追西方財富水準的實力僅次於日本。

然而,1970年以後,蘇聯成長故事就破滅了,科技進步亦陷入停滯狀態。雖說經濟停滯也許無法充分解釋戈巴契夫何以崛起,但中央計劃經濟的敗象日益顯著,確實為改革開門引路。於是,蘇聯垮台,俄羅斯轉離社會主義、邁向市場經濟。結果卻是災難一場。

俄經濟災難可能的成因

在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時代,俄國經濟有多慘,看數字便知。實質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陡降逾40%,比美國「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的情況還糟糕多了。1990年代初期,俄羅斯通膨年增率曾飆上逾2,000%的顛峰。共產統治時代的統計數據也許不可盡信,但其他證據也顯示生活水準崩塌,預期壽命也大減。

從社會主義轉型至資本主義,無可避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嗎?不能這麼說。2001年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報告指出,俄羅斯自由化後的經濟表現遠比其他「轉型期」經濟體糟糕。

那麼,到底哪裏出了錯?這是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熱烈討論的議題,但據克魯曼所知,從未達成共識。以下是一些似乎可信的說法:

— 起初,俄羅斯僅局部轉型至市場經濟,而且局部的私有化亂無章法,結果是政府和民營事業雜亂並存,兼具公、民營最糟的缺失。

— 真正走向私有化時,俄羅斯卻不按制度(安全法規、反掠奪行為規定、一般法治原則)行事,但這卻是市場經濟運作必須倚賴的基礎。

— 亂無章法的私有化創造了一些壟斷型企業,他們試圖從人人身上儘可能榨取利益,淪為現代版的強盜大亨,導致商務發展步履蹣跚。

— 混亂的私有化也塑造了「寡頭」(oligarch)階級,坐擁不勞而獲的巨富,並且扭曲了經濟政策。

轉型至市場經濟的負面教材

在後戈巴契夫的經濟災難中,上述因素分別占多大成分?不得而知。但1990年代的俄羅斯顯然提供負面教材,可作為「轉型至市場經濟時不應犯哪些錯誤」的教訓。

結果,俄羅斯1990年代的問題,導致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俄羅斯經濟終於穩定下來,並重拾成長。不幸的是,這卻是在普亭的領導下辦到的。經濟復甦需要犧牲民主嗎?這是可疑的論調,但在普亭統治的俄國卻是如此。

故事或許尚未結束。如果烏克蘭能擊退入侵的俄軍,前蘇聯的一部分可能終將享有持久的民主,那麼可想像烏克蘭有朝一日能融入歐洲經濟,向世人指引出一條民主與繁榮結合之路。

那是未來的展望。可悲的是,戈巴契夫的政治遺產,已被俄羅斯的經濟失敗破壞大半了。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普亭不給戈巴契夫國葬 反替美歐領袖解套
被警告「威脅民主」川普轟:拜登一定是瘋了或晚期失智
亞州200年巨大仙人掌 遭暴雨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