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最貴!Netflix紀錄片指控使人成癮,臉書駁斥有理?

由美國鬼才導演歐一清(Jeff Orlowski)執導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被《洛杉磯時報》譽為今年最重要的紀錄片外,更釣出Facebook發表七點聲明,來駁斥片中的指控。究竟《智能社會》揭發矽谷科技巨頭的哪些社群黑暗面及危機,逼迫社群老大哥「臉書」,洋洋灑灑列出七點大力駁斥?

免費的最貴》社群時代下的「監控資本主義」

片中採訪前Google設計倫理學家哈里斯(Tristan Harris)、發明Facebook按讚功能的羅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以及哈佛大學教授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等人,揭發科技巨頭向廣告商兜售用戶的數據及個人資料,並將介面設計得使人成癮,從中獲取龐大的商業利益。

前Pinterest總裁肯德爾(Tim Kendall)則認為這些平台的出現,必然為世界帶來有意義的系統性改變,包含讓失散的家人重聚、找到器官捐贈人等,但也指出我們對於黑暗面的看法,卻太過於天真。

《智能社會》深入探討在社群媒體的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過度發展下,不僅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憂鬱和自殺率大幅提升,更使假新聞、陰謀論在社群大肆流竄:像是披薩門(Pizzagate)等事件層出不窮,進而破壞民主體制。(延伸閱讀:【美國大選】川普鐵粉說疫情是假的,社群謠言將重演「披薩門」事件?

▼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預告片


片中更指出,大眾可能以為Google只是用來搜尋資訊的地方,卻不知道搜尋結果會因為你所在的地區、興趣等而不同;Facebook也不只是一個用來查看朋友最新動態的地方。

科技巨頭透過監控用戶在平台中的互動行為、貼文停留時間等,分析用戶的喜好,勾勒出用戶的樣貌,不斷優化演算法,投放你可能感興趣的貼文,以及客製化後的廣告等,逐漸影響用戶的情緒,進而改變想法與行為。

大力駁斥》FB駁斥片中設計成癮的指控

Facebook在《What ‘The Social Dilemma’ Gets Wrong》的聲明,劈頭指出《智能社會》扭曲社群媒體平台,為困難且複雜的社會問題,憑空塑造了一個方便的代罪羔羊,更刻意忽略這些公司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所付出的努力。

接續,Facebook的聲明一一回應片中的指控,包含社群媒體的設計使人成癮、個資外洩,以及假新聞、假訊息的傳播等問題。

在聲明的第一點,Facebook表示自家產品是為用戶創造價值,而非讓人成癮,並未設計任何上癮機制,意圖增加用戶觀看時間,甚至在兩年前團隊修改動態消息(News Feed)的演算法後,全球用戶每天使用平台時間共減少5000萬小時。

Facebook發出聲明指出並未設計任何上癮機制。
Facebook發出聲明指出並未設計任何上癮機制。

Facebook發出聲明指出並未設計任何上癮機制。

早有前例》英國劍橋分析事件

早在2019年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k)就曾揭露英國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透過Facebook應用程式,蒐集用戶的個資,進而投放政治廣告,試圖影響各國政治,包含英國脫歐運動、2016年美國大選等。

▼ 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k)預告片


在聲明中,Facebook承認於劍橋分析事件中犯了錯,團隊盡可能減少對立內容、抵制假新聞,現在更成立一系列的策略保護美國大選,並已先後移除大約100個曾從事「協同性造假行為」(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的網站,刪除10萬個違反選民干預政策的內容。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不僅引起大眾對於社群媒體的反思、數位隱私權的關注外,更釣出科技巨頭Facebook的聲明。

究竟這些科技巨頭,真的是否有片中所指控的成癮設計、優化演算法、個資外洩等問題呢?雖然仍有爭論,但你仍可以選擇關閉通知,不再被動接受任何應用程式的訊息,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延伸閱讀:你已被AI監控?唐鳳:請求刪除個資是你的基本人權!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