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染疫康復 仍要小心嚴重後遺症MIS-C

最近國內陸續出現染疫後康復的兒童,因高燒多日合併腹痛、腹瀉及眼睛發紅等症狀而就醫,甚至因心臟發炎、生命徵象不穩住進加護病房。家長如何警覺及防範?


諮詢╱劉士嶢(臺大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Q:「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是什麼?

國外在Alpha、Delta等新冠變異病毒株主要流行期間,陸續發現有些小孩染疫康復後,出現身體多處發炎引發的症狀,因此稱之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此症候群多半在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的2到6週出現,詳細致病機轉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跟感染後身體免疫反應有關係。國外統計發生率,在感染Alpha、Delta病毒株後約千分之一,感染Omicron後約萬分之一。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Q:會有什麼症狀?

大部分病例是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一個月內(約2到6週)出現不明原因高燒(持續3天以上),有皮膚黏膜表現(包括眼睛紅、出疹子、手腳浮腫等)、合併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心臟發炎(包括心包膜炎、心臟瓣膜炎、冠狀動脈擴張等),甚至低血壓、休克情形,需要住進加護病房。


上述症狀與另一種小兒科疾病「川崎氏症」很類似。川崎氏症的症狀包括高燒5天以上、眼睛結膜發炎、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紅腫、脖子淋巴結腫大、手腳浮腫、 全身出疹、心臟冠狀動脈發炎擴張等現象。


川崎氏症在東方人比較容易發生,詳細機轉也不明,尚不清楚是何種病原誘發了小孩此種免疫反應而有上述表現。


但與MIS-C很大的不同是,川崎氏症較不會嚴重到需住加護病房。雖然也可能引起心臟發炎、休克,但很少見。此外,川崎氏症多半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MIS-C平均年齡則是8、9歲。臺大兒童醫院截至6月9日已收治3例(其中一例已好轉),這些孩子一開始被收治於一般病房,後來因生命徵象不穩定,轉送加護病房,都有高燒不退情形。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QMIS-C好發年齡?

國外報告病例從0~19歲都有,以6~12歲為多,平均年齡為8~9歲。截至目前(6月9日)臺大醫院收治3例,皆是5歲以上兒童,都沒打過新冠肺炎疫苗。


Q:發生的時間點?

大部分是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一個月內(約2到6週)出現。


QMIS-C發生率?

台灣目前個案還很少。國外流行Alpha、Delta時的統計是千分之一左右,但Omicron病毒株引起的症狀多半較輕微,造成MIS-C的比率也較低,國外統計在Omicron流行期,發生率約一、兩萬分之一。國內醫界據此推估,若有2、30萬名兒童Omicron確診,也許會有2、30起MIS-C病例。


Q:如何治療及預防?

MIS-C係因身體免疫反應失調造成身體多處發炎,所以可以給予「免疫球蛋白」以調節免疫功能,視症狀嚴重度可能再加上類固醇及其他免疫調節劑。


MIS-C雖與川崎氏症類似,但比川崎氏症來的凶猛,很容易造成心臟的發炎以及凝血功能異常,而這兩種情形就可能引起血栓、引發類似心肌梗塞的情況,所以多半需要小兒心臟科介入治療,若病況危急還可能需要給予升壓劑及強心劑等。國外統計MIS-C導致的兒童死亡率可能將近百分之一。


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也是打疫苗減少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也同時降低了發生MIS-C的可能性。打疫苗後如果還是染疫,就算發生了MIS-C,嚴重度也會降低。


Q:家長如何警覺?

若小孩感染新冠肺炎已痊癒,但2週後又不明原因高燒,合併上述症狀,應盡早就醫。發燒是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若小孩持續高燒48小時以上,服用退燒藥也不見效,即應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