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不普篩 指揮中心專家:成本高還可能留下防疫黑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入境普篩不僅所費不貲,效益也不高,甚至還會製造防疫黑洞,認為目前對有症狀篩檢並搭配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是比較有效的防疫策略。(圖擷取自YouTube)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入境普篩不僅所費不貲,效益也不高,甚至還會製造防疫黑洞,認為目前對有症狀篩檢並搭配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是比較有效的防疫策略。(圖擷取自YouTube)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今天(6日)表示,入境普篩不僅所費不貲,效益也不高,甚至還會製造防疫黑洞,認為目前對有症狀篩檢並搭配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是比較有效的防疫策略。#央廣記者蕭照平採訪報導#

行政院定調入境檢測政策維持現狀,不採用普篩做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日補充相關論述,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長楊靖慧,用近期對菲律賓入境普篩的案例提出說明,指普篩幾百人後,只有找到2個無症狀感染者,這已經說明入境普篩並無法增加防疫好處。

她進一步表示,台灣目前採取的是入境者都要居家檢疫14天,且還有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就算有極少數的無症狀感染者未能在入境時攔截,經過這些隔離時間也已經大幅降低傳染力。她說:『(原音)以現行14天居家檢疫跟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台灣沒有社區感染,全世界看來,我們防疫成果很好,所以這時候要去學一些控制比較不好的國家採用入境篩檢這些,我想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則表示,入境全面採用核酸檢測的成本相當高,目前推估單日就需要新台幣420萬,且如果用入境篩檢陰性用來縮短隔離時間,其實並沒有考慮到潛伏期患者,強調此舉反會增加防疫的黑洞破口。他說:『(原音)新冠病毒潛伏期就是14天,你如果入境那時候感染,如果縮短隔離期5到7天,這邊會有很大的黑數,可能在這邊發病、才能用核酸檢測抓出來,你在(前面)這邊是抓不到核酸的,經過潛伏期就會開始散播病毒,所以如果用這種政策反而是製造防疫黑洞。』

李秉穎強調,政策應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因為抗疫包含檢疫、疫調、警政人力、醫療費用、藥物以及疫苗等面向,每一個部分都需要很多經費,他認為應該在有限花費內達到預期效果。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