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療法 呵護自己情緒

執業心理師高育仁分享其個人諮商運用的「內在小孩」療法,提供民眾以能更好的呵護自己內在情緒。「內在小孩」是種象徵、隱喻性的存有,是一種心理上、現象學上的存在,將其稱為內在自我。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往心內尋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問:你相信自己心中有個內在小孩嗎?如答案是肯定的,會接著說:既然你內心有這麼一位長久受到家庭、父母忽略或帶著創傷的可憐孩子在你心中,是否從明天運動時,扮演這孩子的媽媽跟他對話,因為只有你最了解你的內在小孩,請記得,跟他對話時要以包容、鼓勵、溫暖的態度對待,不能再嫌棄、謾罵、討厭的態度待之。

二、簡單解釋內在小孩理論:人的心理發展有兩脈絡:一是理性,我們學到什麼,我們的理性脈絡就符合自我年齡;如果自幼未被完善照顧,內在孩子就會依輕重停留在嬰兒、幼兒及小學三階段。健康則為高中以上。

三、引導與內在小孩對話。根據案主初進諮商室的主述內容協助他們自我對話。

四、建議案主次日進行運動,並在運動時覺知內在小孩進行呵護對話,如:「我知道心裡有你這麼一個沒安全感的孩子,我試著帶你每天出外運動一個小時,我是最了解你的媽媽,我會每天陪你、愛你,我們一起合作,如果你不再那麼孤單、情緒變得平穩,我也能度過情緒難關。」

高育仁表示,心理治療領域最早討論內在小孩概念的是榮格(Carl Jung),他於一九四○年首次出版「兒童原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 type)中,以「在裡面的小孩」(child with in)指稱兒童原型,認為大多心理問題的形成,可歸結為某一「原型」沒有得到良好發展而受到阻礙,因此人的心靈深處仍有「內在孩子」未隨著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