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R&D 空總文化實驗室挑大樑

工商時報【邱莉玲╱台北報導】 台灣文創業產值起不來,因為正陷入惡性循環!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她一上任就發現文創業處於困境,從產值排前的廣播電視、出版、工藝等產業來看,內容產業並沒有發揮龍頭效果,而且對外輸出弱,在國際上沒有呈現特色。所以她上任第一年推動影視、文創業輔導等政策轉型,以振興內容、創意,深耕文化力,做為反攻市場的重要策略。 據台經院最新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2016年文化部主管8項文創業營業總額衰退8.6%,其中流行音樂與文化內容、視覺藝術等產業僅有低度成長,工藝、音樂及表演藝術、廣播電影、電影等產業卻出現高度衰退。 鄭麗君指出,許多國家的文化經濟皆以內容產業為主導或龍頭,帶動文化經濟與其他產業,所以她將振興內容、創意列為首要任務。但如何振興?過去輔導金或補助策略有瓶頸,一是國家不可能投入數倍預算補助,勢必得引進民間資金,韓流崛起是一例;二是光補助創作端,產製量仍不足,因為沒有建立市場。 她舉影視為例,最核心問題是產製不足,市場規模不足,因此人才流失,回過頭來導致產製更不足,是一個惡性循環,若要扭轉局勢,必須擴大市場、產製量,有更多好產品帶動觀眾口碑效應,建立對台灣影視品牌的信心,讓人才留下來,由提升內需到進攻海外。 鄭麗君指出,發展文化經濟重點,是要突破以國家補助為政策的架構,因為除了資金問題,文創業更缺乏以生態系概念打造國家隊、催生影視工業,所以影視政策轉型不僅從獎補助走向投融資雙軌制,也以創作者驅動產業生態系、鼓勵原生文化內容取材、跨平台內容產製,目前先透過影視投融資協力辦公室、未來接軌文化內容策進院等中介組織,結合專業社群治理。 文創業輔導政策也要轉型,鄭麗君說,將過去輔導傳產科技業的模式套用在文化產業,及活化文資空間、提供文化產業做聚落的園區委外經營模式都是不對的,為什麼?因為一味輔導創業、給第一桶金或創業空間,只是形成創客聚落,卻不一定促進文化經濟,所以文化部要做的是搭建平台深耕文化力。今年文化部嘗試將台北國際書展打造為巨型閱讀空間,突破過去賣書為主的形式,業績反增2成;台灣文博會也以深度議題式策展,呈現年輕世代對於美好生活的創新詮釋,引起關注與討論。 鄭麗君指出,深耕文化力有內容力、科技力2大面向。原空軍總部轉型文化實驗室,成為文化、藝術創作研發基地,未來將推廣到其他園區,並連結全球文化生態系,文化部正在邀請法國French Tech Hub、日本相關影視節、東南亞的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等,派代表或辦公室進駐空總,攜手台灣進行長期跨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