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200萬人患氣喘!醫警示使用「短效急救型吸入劑」治療恐惡化、死亡

文/健康醫療網

氣喘是慢性支氣管炎,目前在全台灣大約有2百萬左右的人口為氣喘所困擾。不僅如此,氣喘在世界各國亦有相當高的盛行率,使得治療以及改善氣喘疾病,成為世界各地醫療體系無可避免的重要課題。

示意圖/資料庫

彰基副院長林慶雄醫師指出,很多氣喘患者常使用短效急救型吸入劑當作治療氣喘藥物,這是不對的,因為短效急救型吸入劑只是暫時將氣管擴張,並沒有抗發炎的效果,而且一年用大於3支以上或更多,易有氣喘症狀惡化或是死亡風險。什麼才是治療氣管發炎的藥物呢?答案是「類固醇吸入劑」,這才是抗發炎的首選藥物,類固醇直接由口吸入,作用在肺部,所以需要的類固醇含量少,更能有效地治療,不用擔心會有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因此,著重氣喘患者應常規且正確使用類固醇吸入劑,達到控制氣喘,以提高生活品質。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呂俊佑表示,電視上扮演氣喘發作時,就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然後捧胸、一副吸不到氣的樣子;事實上,真的很少會喘到這種程度,很多病人會以兩種症狀表現而不自知,一是「乾咳」、二是「胸悶」,這兩種現象在天氣冷熱變化大(通常是冬天的半夜)或接觸過敏原時會加劇,胸腔科醫師可依據病史及安排檢查,即時診斷出氣喘疾病。

如果診斷出氣喘疾病後,要怎麼控制呢?根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簡稱GINA)中文翻譯為「全球氣喘防治建議」準則,氣喘的控制和治療是分階梯式的治療,把目前病人所使用的藥物分成五個階段進行,如果病人控制不好,就升階段提高藥物濃度或加別種藥物,控制好的話,就降低藥物濃度或使用頻率。2018年,一篇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將同一支含吸入性類固醇的藥物當做控制劑及緩解急救劑,比分兩支藥物還要好,好在肺功能維持、好在急性發作的次數,急性發作的次數下降了5成~6成,而住院次數下降3成多,將近4成。

選好了藥物,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急性發作呢?呂俊佑進一步指出,目前的研究表示,高達75%氣喘病人藥物順從性不佳,其次是不會使用吸入器。順從性不佳就是沒有照醫囑時間吸藥,他們認為症狀好了以後,就已經痊癒,然後就忘記持續吸藥,導致急性發作就來不及了;至於不會使用吸入器的病人,建議拿起智慧型手機並打開youtube,輸入現在使用的藥物名稱,現在網路很方便,很多使用說明和教學影片都有。

文章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全台灣約2百萬人有氣喘! 過度依賴「這類吸入劑」恐加劇惡化、致命

【延伸閱讀】

氣喘可能長大才發作 定期用氣喘藥就能和平共處

幼童難倖免!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與RSV症狀混淆難揪出

延伸閱讀
愛喝咖啡的你注意了!研究表明:每天2杯更長壽 過量恐4疾病纏身
母親節蛋糕藏A肝莓果 民眾憂心!食藥署:違規產品已攔截
WHO宣布終結新冠緊急狀態 羅一鈞:疫情還沒結束

◤孩童日常防疫必備品◢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好康加碼!點此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