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逾2百人「熱到送醫」注意!專家示警這4小時避免外出

各地飆高溫,要注意熱傷害。示意圖。美聯社
各地飆高溫,要注意熱傷害。示意圖。美聯社


艷陽高照,今天各地高溫飆到32至36度,戶外長時間活動要慎防中暑,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6月截至19日全台熱傷害就診達238人次;專家今(6/20)日提醒,當空氣濕度高、皮膚難散熱時,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不只白天,晚上溼度高導致體感仍會接近35度左右,容易讓人睡不舒服。

熱傷害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以及氣候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等。據衛福部統計,本月截至6月19日,全台熱傷害就診人次總計238人次,仔細觀察,6月17日有23人次、6月18日有32人次、6月19日有22人次,連續3天超過20人次。

國健署今日上午與氣象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召開記者會,提醒預防熱傷害注意事項,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台灣年平均氣溫與過去1世紀相比,上升約1.6℃,而每年7、8月正值暑假時間,隨著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活動熱絡,也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

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也提醒,5月到現在,溫度一直在飆新高,主要是因為3月、4月以東北季風為主,現在則轉為南風,加上水氣影響,皮膚容易無法排汗,體感溫度也會跟著變高,中午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晚上溫度也有30度左右,若加上溼度又高,體感溫度仍會接近35度、36度。

預防熱傷害,吳昭軍建議3招,像是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嬰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室內或室外都要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外出。

國健署強調,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鬆脫衣物,泡水或灑水散熱,如果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並儘速送醫。

更多太報報導
強調博愛座「一定會保留」 衛福部長:名稱參考他國作法可討論
8旬翁大腸癌術後只能靠鼻胃管進食 中醫介入10天順利拔管出院
明年健保總額首破9千億元!衛福部估準備金還夠:不會漲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