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多 台北7師獲師鐸獎

福和國中范筱蓉校長(右二)用音樂從事心靈輔導工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福和國中范筱蓉校長(右二)用音樂從事心靈輔導工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教育部公布一一二年師鐸獎獲獎名單,台北市有七名教師獲獎,再度蟬聯全國第一。這七位教師分別是博愛國小徐建華校長、士林高商鍾允中教師、市大附小豐佳燕教師、萬芳高中黃小萍教師、介壽國中陳育淳教師、金華國中黃蕙欣教師和北一女中吳淑芳教師。

教育局指出,徐建華校長曾在台東特殊偏遠的部落學校任教,看見教育愛可以使學生改變,啟發他成為有愛心且行動積極的老師。在台北市三所條件截然不同的國小擔任校長,分別面對處理廢校問題、校舍改建等學校各樣重大議題。他全心投入教育奉獻,無怨無悔。

鍾允中老師認為「教育,是為學生打開人生與世界的窗、給學生飛行的翅膀!」秉持這個理念投入教職行政工作二十五年,不斷創新思維帶領師生共同努力投入,讓學生多元學習。他十年來送愛偏鄉,將學校愛心圖書資源投入偏鄉,同時也擴增國際交流開拓學生視野。

豐佳燕老師來自台東阿美族部落,她選擇特殊教育及資訊科技專長,不僅帶領學生獲獎無數,也協助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發展。她曾因關懷弱勢獲總統接見,並持續發揮自我的影響力及精進教師專業。

黃小萍老師在學生眼中是貴人,在家長眼中是充滿教學熱情的導師,在同事眼中是具有創新思維和企劃力的設計師。她二十八年來堅持走在創課的路上,不斷將當代議題融入歷史教學,用品格力接住二十一世紀的每個孩子。

陳育淳老師以藝術喚醒學生美感、改變教學氛圍、翻轉學校形象。他成功地讓學生有知識底蘊,又有生活底氣,找到生命美感與幸福感。他持續進修為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亦擔任台北市與中央團輔導員,帶領各教師社群成長。

黃蕙欣老師抓住學生愛玩的心情,每天都有新點子在腦中迸出,永遠處於課程更新中。她的每堂課都是有內涵的創意展演,讓學生如癡如醉。她的教學好‧好‧玩是她的中心思想,二十六年來從未間斷始終如一。

吳淑芳老師本身為北一女校友,在高中時期因視力問題進行手術,但她立志擔任教職並回北一女母校任教。她了解任教學生之特質,為學生的後盾,甚至培育出多位代表本市參加國際科展的學生。她覺得教育是點一盞燈,給孩子光、給孩子暖。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共有四位教師獲得教育界最高殊榮師鐸獎,分別是沙崙國小林惠珍校長、福和國中范筱蓉校長、新莊國中張美蓮老師及鶯歌高職蕭正一主任,獲獎者具備教育專業,以滿懷教育愛陪伴孩子,在崗位上奉獻心力,獲得獎項,實至名歸,更是教師們的教育典範。

今年度榮獲師鐸獎的林惠珍投入教育工作三十四年,辦學績效受到師生及社區家長的肯定與認同,在教職生涯中,最難忘的是到偏鄉學校初任校長時,看到弱勢孩童放學後回到沒有燈的工廠宿舍,無法有好的學習環境,也因家庭功能不彰無法正常與人溝通對話,於是巡訪學區的里長,主動邀請年滿三歲的孩子就讀幼兒園,讓孩童盡早接受教育,用教育翻轉孩子的生命。

范筱蓉初任教師時在玉山服務,是電影「聽見歌在唱」真實故事中的鋼琴教師,她回憶部落教書的這份初心,是她擔任校長、去愛更多孩子及幫助更多學校的動力。她在學校更化名夏宇擔任DJ進行校園廣播,創立Radio頻道,七年來已達數千封的學生來信,向她訴說心裡話,她用音樂從事心靈輔導工作,拉近與二千多位孩子的距離,以DJ身分溫暖全校師生的身心靈。

張美蓮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價值,給予學生展現的舞台來培養自信心與成就感,她曾輔導過一位只會說越南語的新住民孩子,孩子常感到自卑而不想上學,她提出「多元語言防疫宣導廣播」方案,讓學生自信勇敢地向全校師生放送越南語防疫宣導,活動獲得廣大的迴響。

蕭正一深耕學子藝術教育,用藝術輔導學生、鼓勵學生走出低潮;在培育藝術群教師方面,輔導多位考上成為正式教師,更將藝術教育推動到社區,籌創「忘年之膠彩畫會」,同時攜手鶯歌區公所、醫院、百貨推動各項藝文聯展,行銷打造「鶯歌藝術城」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