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健保給付雙耳人工耳蝸植入 讓10個月大女嬰聽見世界

衛福部健保署自今(112)年7月1日起放寬未滿18歲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範圍,從支付單側擴大到雙耳,台中10個月大的女嬰言言,成了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成功的個案,不僅終於能聽到聲援與人互動,家長也省下了百萬元的可觀醫療費用。

10個月大的女嬰言言,出生時新生兒聽力篩檢雙耳未通過,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聽覺健康中心追蹤檢查後,確定為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的「極重度聽力損失」,連飛機起降時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聽不到。由於會嚴重阻礙聽力及語言發展,醫師建議家長需趁早考慮為言言進行人工耳蝸(電子耳)植入。

台中10個月大的女嬰言言,成了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成功的個案。圖/中醫大附醫提供
台中10個月大的女嬰言言,成了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成功的個案。圖/中醫大附醫提供

不過,人工耳蝸自費一套約100萬台幣,在巨大經濟壓力下,言言爸媽原本僅能先預訂植入健保給付的單耳,幸運的是,手術前夕健保署放寬政策,改為健保給付未滿18歲重度聽損者雙耳人工耳蝸,言言家長於是火速更改為雙耳植入,並順利於7月20日進行雙耳健保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主任陳冠華表示,對於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大於七十分貝)的病人,助聽器音量已經不足,須植入人工耳蝸方能改善聽覺;而言言在手術隔天開機,即有聽到聲音轉頭尋找聲源的反應,目前植入2個月左右,已開始有口語發展,可回應家長,與家長互動,成了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成功的個案。

而言言媽媽也表示,當初知道女兒是極重度聽損時相當驚訝,原本受限於經濟只能先裝單耳,結果術前說明會才知道已經獲得雙側電子耳健保補助,真的相當激動,因為對全家經濟來說是一大幫助,且女兒手術後對聲音有反應,已經開始會啊啊學講話,讓她和先生都感到很欣慰。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為千分之3,其中約10%至15%的個案屬於重度。陳冠華指出,換算起來,全台每年新增40名重度聽損新生兒,根據研究,比起單耳,雙耳植入人工耳蝸,在安靜環境下可提升11%的語音辨識度,吵雜環境更可提高16%,對聲音品質、音樂賞析能力也有極大的助益,嬰幼兒聽語發展的黃金期是從6個月開始至學齡前,對於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幼兒來說,2歲前盡早進行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是比較理想的治療選擇。

陳冠華強調,在歐美日韓等國,已把「嬰幼兒雙耳人工耳蝸植入」當作先天性極重度以上聽力損失的標準治療,在台灣,過往受限於健保給付限制,多數家庭只能選擇植入一耳,另一側使用助聽器,雖然可於安靜環境下溝通,卻始終無法達到最佳的聽覺表現,在吵雜環境中常有「聽得到但聽不清楚聽不懂」的現象,甚至對專注力、情緒穩定度、學業表現、以及建立人際關係造成莫大的限制。如今放寬未滿18歲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範圍,將大幅減少聽損兒童家庭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數百名嬰幼兒受惠。

聽覺健康中心陳冠華主任說明,.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幼兒,要在2歲前盡早進行雙耳植入人工耳蝸。圖/中醫大附醫提供
聽覺健康中心陳冠華主任說明,.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幼兒,要在2歲前盡早進行雙耳植入人工耳蝸。圖/中醫大附醫提供

他建議已植入一耳之個案,也應盡快評估另一耳植入效益。因為雙耳聆聽才能使聽損兒的聽覺及語言能力發展不受限制,最好儘早在2歲前植入雙耳人工耳蝸,讓聽力損失不再成為人生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