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支付推「電支雞」,去買菜就幫你存錢買基金!全聯為何不賺錢也要做?

全支付與好好證券合作,推出從開戶、扣款到買賣,可在全支付APP內一站完成的基金投資服務「電支雞」。 (攝影者:駱裕隆)
全支付與好好證券合作,推出從開戶、扣款到買賣,可在全支付APP內一站完成的基金投資服務「電支雞」。 (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何佩珊

逾300萬用戶數、單月最高突破30億元的交易額,全支付正式上線不滿1年,成長速度卻比過去任一家電子支付業者都快,現在更領先推出開戶、扣款到買賣,都可一站完成的基金投資服務「電支雞」。

電支雞是什麼?為何是筆難賺的生意

透過和好好證券合作,電支雞這個產品主打「零錢存」。也就是每筆使用全支付消費超過百元的十位數尾數,都會做虛擬圈存,當累積到300元,就會自動購買基金。

電支雞怎麼運作?

開通全支付的電支雞服務後,在全支付合作通路消費「超過百元」時,電支雞服務會自動記錄消費金額「末2位數」作為投資金額。

例如:消費159元累積59元,消費212元則累積12元;消費1200元時,因十位數以下為00,就不會累積。當累積金額達到300元後,電支雞會將300元自動轉入消費者在好好證券開立的基金帳戶,並透過該基金帳戶買入基金。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也能用零錢投資理財。

以上主打的功能是電支雞的「零錢存」。此外,還有另一種玩法「定期投」,定期頭則是依客戶約定的日期、指定的金額,週期性的從全支付帳戶扣款買基金。

更多解說:全支付官網

這其實對全支付而言,是筆難賺的生意。

就全聯用戶平均購買頻次和平均消費金額估算,約莫要6~7周時間才能累積到300元投資額。如此,一個用戶的全年投資額還不到3千元。

再加上好好證券目前提供的投資標的不多,又不收交易手續費和銀行保管費,本身就沒有什麼利潤空間,能分潤給全支付的金額,想見也很有限。

全支付高層直言,他們不預期這個基金投資產品能為營收獲利帶來顯著貢獻。

然而,不賺錢也要做,而且還一路超車趕進度。背後,其實有著「20億」的沉重期待。

不賺錢也要做電支雞,為什麼?

全支付有全聯撐腰,不只在會員獲取、通路拓展與銀行合作帶來優勢,更讓同業欽羨的,就是不怕沒錢燒的深厚資本。

繼去年8月底,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開業記者會喊出一年虧5億元也不怕,同年底,他們更一口氣將資本額拉高到20億元,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全支付的支持。

然而,有20億元的支持,自然也被期待,要有相應的表現。但從全支付開業首半年的成長走勢來看,卻透露出警訊。

以會員數為例,根據金管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的資料,全支付正式上線首2個月快速成長後,接下來4個月的成長率都僅有個位數。

同一時間,其代理收付交易金額,也沒有隨會員數和可用支付通路數增加而成長,反而在今年1月輕觸30億元大關後,就開始回落。

全支付內部人士解讀,會員數成長趨緩,反應出全聯帶來的用戶紅利,已經發酵得差不多。

然而,目前的營運數字明顯距離林敏雄期待的「領頭羊」地位,還有一大段落差。據了解,全支付團隊也對後續成長動能頗感壓力。

另一方面,交易額的回落,也反映出全支付會員的活躍度變化。

雖然,交易額的高低,會被行銷補貼、全聯通路淡旺季等因素影響,但,從網路社群討論可以看到,有不少會員因為全支付無法綁定慣用信用卡等因素,在註冊後紛紛詢問如何解綁,回歸PX Pay的使用,於是成為所謂的「殭屍會員」。

這次與好好證券合作推出電支雞,嘗試走出投資這一步,可以說是全聯回應全支付成長警訊的解方。

全聯發展電支雞挑戰多?業內人士:恐事倍功半

電支雞得用投資,這項同業沒有的產品功能,吸引全聯會員以外的新用戶;同時,也得帶入有別於既有的婆婆媽媽客群,才能創造新價值。

例如,為了吸引年輕小資族,全支付產品部經理梁冠齡表示,他們這次投注很多心力在遊戲化元素,例如讓APP內的電支雞,可以隨用戶的投資進度成長。希望用輕鬆趣味的方式,吸引年輕族群。

全聯期望透過電支雞的懶人投資功能,吸引年輕小資族使用全支付。 (攝影者:駱裕隆)
全聯期望透過電支雞的懶人投資功能,吸引年輕小資族使用全支付。 (攝影者:駱裕隆)

萬眾矚目下,全支付開發創新服務的壓力不難理解,不過在支付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步走得太急,恐怕事倍功半。

關鍵就在使用者習慣的建立。

一名電支業高層表示,做出用戶規模、做大交易額,然後開始跨售金融商品,看起來順理成章。但問題在於,用戶是否認知到,這個APP不只可以在全聯購物支付時使用?

在他看來,該公司每月的轉帳和儲值金額已經給出答案。

以金管會公布的3月份統計數字來看,全支付每月收受儲值金額約10億元,約只有街口的1/6,還不到一卡通的1成;轉帳金額則又更低,不足千萬元,對比之下,另2家領先業者分別有數十億元和百億元以上規模。

這可以看出,該公司用戶主要的使用行為,還是集中在消費支付。全支付內部人士也不諱言,「我們的用戶連基本轉帳功能都不太會用。」

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推廣更進階的基金投資服務,勢必得投入更多資源推動,如祭出補貼吸引用戶嘗試。但,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自開業起,就一再強調不玩補貼戰。

另一種作法,就是期待全聯強大的地推部隊再次發威。

但知情人士指出,先前為了推廣全支付,門市人員已經傳出不滿。而且就算再怎麼透過設計,降低基金投資進入門檻,這畢竟還是一個比支付更複雜的產品,又進一步加重第一線人員工作負擔。

單就電支雞這個產品來看,全支付確實做到了電支第一,在該領域也是一項新突破;然而,就增加用戶和提高用戶黏著度這2大最終目的,顯然還有許多挑戰。

這是台灣電子支付產業不容易的第一步,但全支付不管是要回應20億資本的期待,或甚至想稱王,看來,還得再繼續跨出更突破、更不容易的第二步、第三步。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倪旻勤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20年市值百強關鍵報告》台股真英雄 市值最高飆93倍秘密

yahoo 市值10強成長王》全球蓋十廠、迎資本支出最高一年!台達電:每次策略都看十年 yahoo 日本飛特族:年過半百、沒做過正職、收入低⋯為什麼仍覺得自己「還算幸福」?

👉Yahoo購物筆筆消費送2%回饋,新客再送200現領現折券,加碼抽伊萊克斯吸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