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媽祖政治學 以神為名的名利場

一場疫情讓百年的進香遶境傳統延宕,也讓30年的兩岸宗教交流暫停。
一場疫情讓百年的進香遶境傳統延宕,也讓30年的兩岸宗教交流暫停。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大甲媽祖緊接著起駕遶境。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蒂固,也因而成為政治力量的宣傳平台。特別是中國對台灣的統戰工作,媽祖信仰既是兩岸「血脈相通,文化同源」的證明,更是培養、運作在地協力者的平台,形成一套獨特的「媽祖政治學」。

子時一到,鎮瀾宮上方的煙火震天價響,台中市長盧秀燕、總統府祕書長蘇嘉全和剛動過肝癌手術的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臉戴口罩,依序扶著媽祖鑾轎步出廟門。

轎前身著黃土色制服的哨角隊為媽祖開路,廟門外,上百信徒雙膝跪地,更遠一些的水尾橋上也站滿了人,全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大甲媽進香遶境活動。同一時間,社群軟體上觀看媽祖起駕直播的民眾,超過1萬2,000位。

本該在農曆3月「瘋媽祖」,無奈遇上新冠肺炎,讓進香遶境不得不推遲。隨著台灣疫情趨緩,連續8週零確診,鎮瀾宮廟方也趕在6月8日擲筊請示,這才定下11日起駕,延續百年的進香遶境傳統。

媽姐信仰源起福建湄洲,信徒敬拜不輟。圖為2017年湄洲媽祖駐駕大甲鎮瀾宮時,信徒爭相留影參拜的情況。
媽姐信仰源起福建湄洲,信徒敬拜不輟。圖為2017年湄洲媽祖駐駕大甲鎮瀾宮時,信徒爭相留影參拜的情況。

但也因為疫情影響,去年由總統蔡英文將大甲媽祖神像請出神龕,今年參與儀式的政治人物,最高層級只有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中市長盧秀燕,份量不比往年。

統戰部操盤 邀台信徒進香

疫情不僅讓進香遶境延遲,更中斷了兩岸30年來的宗教交流活動。年初還在觀望是否到中國祖廟參訪的宮廟頭人們,隨著疫情升溫,紛紛打消念頭。

30年來的兩岸宗教交流被迫按下暫停鍵,但回望這條藉著共同信仰而形成的兩岸紐帶,包裹著以文化之名而行的涉台系統,一路發展幾經轉化,早深入台灣社會。

80年代初起,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三通、四流等具體措施,企圖促成「第三次國共合作」。而宗教交流本不在討論範疇,但中國逐漸發現,宗教特有的吸引力,比其他元素來的有效果,宗教交流逐漸成為涉台系統的主力之一。

媽姐信仰源起福建湄洲,當地已經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和媽祖信仰中心。
媽姐信仰源起福建湄洲,當地已經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和媽祖信仰中心。

早從1986年—湄洲「媽祖成道千年祭」的前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戰部、文化部指示福建泉州、莆田文史工作者進行媽祖信仰基礎調查研究,並規劃媽祖成道千年相關活動,廣邀海內外信徒參與。

不僅台灣幾間著名媽祖廟,包括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等都在受邀之列。就連東北角的漁民也收到來自中國的活動邀請函,紅帖燙金字體,上頭印有機帆船圖案。邀請函中表示:福建省莆田湄洲媽祖廟將在近期舉辦紀念媽祖成道千年活動,歡迎台灣漁民前往進香膜拜;若不方便直接前往,也可透過第三國管道迂迴而行。

國內搶排名 各方爭主辦權

面對中國廣邀信徒到湄洲,國民黨中央為防止中國透過「宗教統戰」,導致台灣媽祖廟把信仰認同延伸到對中國的認同,因此國民黨中央社會工作會立即邀請內政部民政司,和幾間媽祖廟負責人會商應對戰術,決定透過全省性慶祝活動來凝聚向心力,並交由北港朝天宮以慶祝媽祖成道千年為名,舉辦環島弘法遶境祈安活動。

當年也曾爭取主辦權卻鎩羽而歸的鎮瀾宮,同一時期正與朝天宮一較長短。鎮瀾宮多年來都是南下朝天宮進香,70年代後,鎮瀾宮有系統地擴大進香活動,此舉讓它聲名大噪,之後鎮瀾宮不願外界一直誤認它是朝天宮分靈子廟,把進香視做回娘家,因此想提升自身在宗教上的地位。

外有拉力內有推力,急欲在島內爭奪階序排名的鎮瀾宮,1987年企劃了湄洲進香,借道日本轉進湄洲,突破兩岸禁令參與「媽祖成道千年祭」。之後鎮瀾宮迎回媽祖神像、玉印與香爐,透過和祖廟對接,從此大大抬升地位,同時踹開了「宗教交流」的大門。

鎮瀾宮前進中國,增加了在島內競爭的籌碼,回過頭也給了中國地方保存信仰的可能。80年代位於莆田的文峰宮媽祖廟,面臨周邊商場開發,被拆得只剩一座大殿,廟埕早挪作停車場。小廟夾在高樓間顯得侷促,岌岌可危。

文峰宮邀請鎮瀾宮到此停駕,那一去,場面熱鬧,加上「涉台」符號上身,迅速累積政治資本,本要被拆除的文峰宮反而保了下來;再過來,為了鎮瀾宮二訪,停車場上建了城樓、搭了檯子,幾年後附近的商場陸續還地給文峰宮。

之後文峰宮陸續發展成媽祖信仰的聖地,與湄洲媽祖祖廟、天津天后宮並稱為「南宋三大天妃宮」,也是台灣媽祖進香行程的必經之地,每年台灣過去的進香參訪高達一百多團、上萬人次。

與神同行的名利場

以宗教為名的交流,在爾後十多年間出現轉化,交流下的經貿效益躋身向前。例如1991年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關帝廟開辦的「關帝文化節」,是兩岸宗教文化旅遊的濫觴。

10年下來,「關帝文化節」為中國地方帶來經濟利益與發展,尤其讓落地的台資項目顯著成長。東山縣政協副主席的劉小龍便曾在一段訪談中便強調,文化節得要「搭好關帝臺,唱響經貿戲。」

1994年首創的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更是宗教交流活動中發展最迅速的一支。大量參與的信徒夾帶商機,到了1997年第二屆「媽祖文化旅遊節」,還同時掛褡舉辦了「旅遊經貿洽談會」。

發展至2006年,這項文化活動的主辦單位,已從地方政府躍升為中央等級的海協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協辦的則有台灣旅遊業六大工會,中國中央將其視為重點發展項目。

宗教交流活動為中國帶來人潮商機,加上因為「涉台」身分符號,降低了開發管制,「這中間就出現了新玩法。」熟稔地方派系與宮廟廟務的阿喜(化名)以不少大型宮廟和中國地方政府聯名開發的宗教文化園區為例,「這些園區號稱台灣宮廟和台商要投資進駐,實際上有的宮廟只是賣名,台商也不一定真的有投資。真正用意在掛了這一名號,開發的阻力馬上變小,方便地方政府圈地。」

至於宮廟願意聯名開發,圖的便是廟務管理階層的成員中,不乏有人也在中國經營生意,「人脈就是資源。彼此給個方便,人脈就搭起來,未來要做生意也有管道。」阿喜說道。

助改建廟宇 安插人際網絡

穿梭兩岸下累積的人脈和生意機會,進一步滾動更多裙帶關係。在中部地區曾擔任地方政治幕僚的阿童(化名)提及,「其中一種手法,就是透過協助中、小型廟宇改建來串接起更大的關係網絡。」

「台灣許多中、小型宮廟長年香火停滯,水電費都繳不出來,傍晚五點就得關門。突然有大宮廟頭人說要幫你改建一下,增加香火,而且還不要你出錢,以後再慢慢還就好,很多人聽了都會願意啊。」阿童描述著這一過程。

參與改建後,提議改建的大宮廟頭人,有時會用建材匱乏,需要臨時更換石料為由,將整批廟方管理階層拉去中國遊歷一番,一趟旅程下來,廟方被招待得服貼,自然同意更換改建用料,但一來一往卻也讓改建經費暴漲,這筆帳自然日後是要慢慢還的。

有時改建完,又剛好屆臨廟方管理委員會改選,協助改建的大宮廟頭人便安插自己親近的人馬入主管理委員會,「你說這些大宮廟頭人要幹嘛?其實他也沒有幹嘛,但他就是植入一個細胞在別的宮廟裡,如果這間宮廟的管理人員剛好也在經商,那彼此人脈就拉起來了。」阿童形容。

廟宇改建花費不貲,位於彰化縣的碧雲禪寺曾經因改建費用暴漲至3千萬元,比丘尼無力還款,導致廟產被對方侵占,甚至插上5星旗,改裝成「5星旗愛國教育基地」。
廟宇改建花費不貲,位於彰化縣的碧雲禪寺曾經因改建費用暴漲至3千萬元,比丘尼無力還款,導致廟產被對方侵占,甚至插上5星旗,改裝成「5星旗愛國教育基地」。

在中部進行民間宗教研究的學者舉例,這類改建案中最極端的案子,莫過於2018年遭拆除的彰化碧雲禪寺,當初比丘尼找了人改建,最後經費暴漲至3,000萬元,比丘尼無力還款,導致廟產被對方侵占,甚至插上五星旗,改裝成「五星旗愛國教育基地」。直到去年土地被法拍,比丘尼才花了一千多萬元買回原本的廟產。

謁祖被擋駕 不能說的政治

宗教交流的經濟含金量愈來愈高那些年,交流創造的經濟利益是雙邊共同的語調,但政治仍是不能說的暗號。

2004年,礁溪協天廟主委、同時也是民進黨黨員的吳朝煌參加了「228牽手護台灣」活動,吳朝煌作為宗教界代表之一,與爭取總統連任的陳水扁一起敲響和平鐘。

吳朝煌是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創辦人,在80年代便帶頭領著信徒到東山關帝廟謁祖進香,剛去中國交流時,對方還安排統促黨總裁張安樂—當時他還不能回來台灣—和他下榻同一處,有意讓2人相交。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藍綠政治人物都希望藉宗教平台開拓支持群體。圖中主祭者為前總統馬英九。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藍綠政治人物都希望藉宗教平台開拓支持群體。圖中主祭者為前總統馬英九。

「但2004年我帶團走小三通要去東山關帝廟,就被攔住了。」吳朝煌說,那一次他從金門走小三通進廈門,對方看了證件,只說他的台胞證不能用,隨後把人請到飯店,隔日送回台灣,「我猜是因為參加『228牽手護台灣』才進不去。但你也不用問,他們也不會跟你說原因。」直到馬英九上台,吳朝煌才解禁,為何解禁,也沒有任何說明。

2009年首場海峽論壇開辦,論壇同時也夾帶宗教交流行程,每年吸引不少台灣民間宗教人士與會。曾參與過第二屆海峽論壇的民進黨籍前彰化市長邱建富說,由於彰化市16座宮廟,包括主祀媽祖的南瑤宮都由市公所代管,市長同時身兼這16座宮廟的管理人。公職與神職兼具,在他當選市長後,中國隨即透過宗教名義與他接觸,2010年,他也以宗教人士身份赴陸參加海峽論壇。

「那一年很敏感,因為執政的國民黨在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前一年又有前民進黨立委許榮淑去參加兩岸文化經貿論壇被開除黨籍。」邱建富笑說自己為了能成行,還先向黨中央報備才動身。

中介賣行程 招待旅遊參訪

隨著兩岸宗教交流活動的升級,以及中國經濟崛起,近年的中國進香參訪,開始有了落地招待規格,「以前看你捐多少錢建廟,對方才有招待。現在是固定招待四星級飯店的住宿,吃飯也有一定的預算。但我們都會退回給對方,當作回捐香油錢啦。」吳朝煌說道。

也因為落地招待壓低進香團價格,讓參與者眾,從中也衍生出許多「中介」的行業,旅行社、宗教交流平台和個人民俗文史工作者,都在其中分一杯羹。

兩岸宗教交流往來頻繁,相關業務也有特定背景旅行社承攬。圖為去年12月,檢警搜索涉嫌違法從事兩岸交流的旅行社。
兩岸宗教交流往來頻繁,相關業務也有特定背景旅行社承攬。圖為去年12月,檢警搜索涉嫌違法從事兩岸交流的旅行社。

阿喜觀察,像是中部的宮廟想走兩岸交流行程,只能找某些旅行社,因為那是他們「獨賣」的生意。「民進黨二次執政後,國民黨黨產被抄,很多黨工被裁撤,就是轉去做交流牽線的工作。」

「這幾年中國開始往地方的中、小型宮廟發展,這些中介的平台、協會又回過頭成了幫忙串接的對口。」阿喜說道。

中介的協會頻繁運作,民俗研究者溫宗翰也發現,像玄天上帝信仰,這幾年就出現中介協會積極邀請武當山紫霄宮有六百年歷史的玄天上帝神尊來台遶境,與台灣宮廟交流。只是台灣幾間玄天上帝宮廟反應冷淡不如預期,「之後對岸就滿積極邀請廟務管理人員過去參訪。」

除了參訪招待,前彰化市長、民進黨彰化縣黨部主委邱建富觀察,中國也會透過資助宮廟活動、藉台商捐獻來贊助宮廟人事費等方式拉近與宮廟的距離。讓中國布建的宗教交流網絡,可以進一步向不同信仰與規模的廟宇延伸。

與此同時,另一條平行的「涉台」系統也在村里間打下基礎,和宮廟形成了複式對台網絡。

一向投票行為綠大於藍的高雄旗津,綠地裡包裹著一處異數——大陳義胞聚落。「民進黨有些候選人不太走進來這邊拜票的,進來也沒用,我們都投藍的,含淚也投藍啦。」當地江先生(化名)笑著說,聚落老一輩的人當年撤退到台灣後,靠著國民政府協助轉職,生活才慢慢穩定下來,這樣的歷史背景讓他們終生都票投國民黨。

鄰著中洲三路的蔣公感恩堂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是大陳聚落特有的祭祀文化,感恩堂裡除了主祀觀音外還供奉著蔣公,「每年也會有1、2次,中國帶團到此參訪。」

2015年適逢大陳島撤退60週年,中國廣邀台灣各大陳聚落居民到故鄉參訪,之後每年5月舉辦的大陳文化節,廣邀大陳同鄉會一同回到浙江台州的大陳島走走。

江先生觀察,除了藉大陳島的故里情懷拉攏兩岸間的距離,當地另一條對台策略,則是透過村里對接的交流渠道建立關係。江先生說:「像我們這邊和北京海淀區相互結盟,每2年過去參訪一次,限定二十多個名額,去了就落地招待,只要出機票錢大約1萬5,000元就夠。對方則是每年都來訪。」

再往中部走,多次被友人詢問是否要共同前往中國旅遊的阿童說,地方早就不只有宮廟招攬中國進香團,里長、婦女會和民眾服務社也都會有各色旅遊參訪的規劃。

在北部擔任里長且過去身兼宮廟主委的阿財(化名)也同樣體驗了這套複式系統,「這2年,即便是民進黨執政下兩岸交流比較冷,但中國那邊來跟我接觸的就有5、6次。據我所知,這個區、二十多個里長都有去中國交流。」

操弄台選舉 宮廟使不上力

縱橫於地方的交流網絡得以成形,「說穿了這類兩岸交流符合多邊的利益。所以在地方,不論藍綠,大多都樂於參加。」長年觀察宮廟文化的地方政治幕僚阿水評論道。

除了上層的政商關係與商業機會,更小單位的村里也在一場交流裡尋找自身的利益。阿水分析,地方里長或宮廟主委有必須提供服務的壓力,中國邀請的進香旅遊,旅費便宜又有落地招待,成本低,帶信徒和里民參加這類旅遊,一方面有助於競選連任。

「而且回祖廟進香,還可以增加廟宇靈力,神的層面和人的層面都顧到了。」阿水觀察,多數地方不分藍綠都樂於參與,即便是綠營的地方政治人物也會覺得,「我去中國也不代表被統戰,也可能是我去影響對方啊。」

加上這當中能接觸到的人脈層級更高,對具有台商背景的宮廟成員或地方基層政治人物來說有利無弊,「平常台商很難接觸到省級的幹部,但搭著宗教交流,可以認識更高層的人,對做生意來說當然是加分。」阿水說道。

交流之下,各有各的盤算。阿水也強調,遊走兩岸的人,更多是投機的心態,企圖在兩岸政治曖昧下獲取利益,「這些人不見得會因為頻繁遊走就被統戰或支持統一,毋寧說大家心裡清楚,正是因為沒有統一,才造就這片市場與紅利。」

摻和棋局的人,只著眼著利益,且其中的成員素質良莠不齊,讓交流本身的統戰功能反而受阻。阿喜笑說曾有個中介團體帶人到中國旅遊,「五天四夜通常只要自付機票錢,剩下吃、住都落地招待,再給你購物金。這個中介團體有談到比較好的條件,不但有購物金,還補助機票錢。」結果中介團體的頭人私吞團員的機票補助,東窗事發被團員檢舉,最後移送法辦。

加上實證研究顯示,宮廟對政治的影響有限,例如研究華人宗教交流的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洪瑩發的實證研究即顯示,「議員」以上層級的選舉,宮廟使不上力,「像2018年地方選舉,幾個與鎮瀾宮有交情的議員候選人,全部落馬。」

阿金也觀察到,年初的大選,本身具有宮廟董事長身分的立委候選人,在宮廟周邊幾個里的得票率反而還低於對手。可見宮廟作為涉台工作的節點,能發揮的影響有其界線。

香客組群組 假消息滿天飛

但線頭串起的交流網絡,在新時代裡結合上通訊軟體,似乎讓這部機器的功能朝前推進一寸。

觀察兩岸宗教交流的學者注意到,過去需透過頭人、買辦來鋪設的網絡,如今靠著通訊軟體,便能更直接、更廣泛地與個人對接,而在其中流通的噪音,不斷擾動著個人的判斷。

藉著「宗教交流」結成的封閉群體,漸漸成為特定訊息的集散地,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這類群組內就出現不少「台灣感染人數飆升,死很多人」等不實訊息。
藉著「宗教交流」結成的封閉群體,漸漸成為特定訊息的集散地,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這類群組內就出現不少「台灣感染人數飆升,死很多人」等不實訊息。

不少地方政治人物也嗅到這變動。泡茶桌邊,一群新北市的地方政治人物圍坐閒聊,談論2018和2020年2次選舉期間,讓地方猝不及防的「假訊息」。這些訊息多流通在里長、鄰長、婦女會和進香旅遊團社群裡,成了2次大選間,地方政治人物最難防備的破口。

「有的群組一直傳,說菸價這麼高都是民進黨害的。」在地方政治打滾多年的阿金(化名)埋怨道,也有人遇到自家母親參加了地方婦女社團旅遊後,群組裡盛傳「同志婚姻合法,以後大家沒後代」之類的言論,劍指民進黨的意味明顯。

反對同志權益的宣傳訊息,有時也藉著宗教交流群組傳播。
反對同志權益的宣傳訊息,有時也藉著宗教交流群組傳播。

包裹著政治意圖的假訊息在私人通訊軟體群組裡流竄,除非選民來找他們查證,否則真是百口莫辯,「想回應都不知道找誰。看了以後相信的人,就可能不會投給你了。」雖然都會地區選民自主意識較高,但阿金估算,游離的中間選民仍可能因此被左右,「3%的人信,來回就差6%了,影響也是滿大的。」

封閉社群內漸漸成為訊息集散地,1名參加過中國進香旅遊的民間信仰研究學者也察覺,這幾年進香活動後,參與者總愛成立群組方便聯繫,群組成立沒多久,裡頭就開始出現讓人咋舌的內容,「像去年美中貿易打得火熱,進香群組就有人會傳『中國好棒棒、特朗普(美國總統川普)不行了』之類的東西。」

從微信到line群 假訊息一路傳到底

仔細檢視這些訊息,多少可以辨識出來自中國的用語,「一看『特朗普』你就知道中國來的文章。」該名學者也發現,像是進香的群組中,有些成員轉貼進來的文章,可以溯源自中國官方的「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微信公眾號,內容不外乎是:台灣宮廟帶了多少人來中國進香,或是中國公廟舉辦的盛大活動宣傳,其中夾雜「學習習主席不忘初心……」等內容。

訊息從公眾號到各別微信朋友圈,再從微信轉到台灣民眾的line群組。「就算你不加微信,一樣會接收的到這些內容。」該名學者說道。

「我們很難評估這些訊息的效應到哪兒,因為這2年大環境對中國不利—香港反送中、新冠肺炎。但如果沒有這些外在因素,搞不好很多去交流、收到各種中國崛起等文章的人,真的就覺得中國很棒。」在非都市地區近身觀察的阿童,深知個人的投票行為蘊含眾多複雜變因,幾次的選舉結果很難反證這一套涉台系統的效益高低,他以一種警戒觀望的態度面對這無聲的新型兩岸交流。

而各式真偽難辨的訊息,除了在台灣社會進行干擾,另一功能是「『出口轉內銷』。回傳至中國,穩定他們內部。」洪瑩發觀察,年初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嚴峻,台灣社群網站上出現不少「台灣感染人數飆升,死了好多人」的文章。「連我北京的朋友都傳訊息問我:『台灣疫情好像很嚴重,要不要來北京避一下?』」洪瑩發啞然失笑,「中國人看了這些內容,真的會覺得中國政府防疫做很好,別的地方都告急了。」

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蒂固,也因而成為政治力量的宣傳平台。
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蒂固,也因而成為政治力量的宣傳平台。

兩岸宗教交流30年,「宗教搭臺、經貿唱戲」的主旋律下,研究民俗的學者形容,交流像是一把鎖匙,讓人得以在兩岸之間突破阻礙輕騎過關,「畢竟身兼宮廟董事的台商跟著進香團去中國,順道見見省委書記,不為過吧?」

如今這套系統再一次轉型,「打擊面深入到個人層次,變成細胞戰。」不少學者也在觀察,下一步將會激起怎樣的影響力。

宮廟所形成的灰色空間,包覆了信仰、欲望和此中賴以為生的人們,局內人各有盤算,讓這套系統得以存活蔓延,再與科技結合、轉化。圍繞著神域而搭建的兩岸戲臺裡,有人誦經祈福、有人羅織謊言,一齣折子還未到終局,假作真時真亦假,出世的清淨地,也是最入世的名利場。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安樂死的是與非 當活著令人難以承受
【全文】倫理的難題:防疫、政治與替罪羊
【時代現場】誰養出N號房這頭情色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