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開王金平張善政 另組生醫聯盟 小英要推亞太醫療中心

由蔡英文政府主導的「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6月1日宣布成立,副總統陳建仁親自率領相關部會官員出席,期許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打造生技醫藥產業。

本刊調查,由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主持領導的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在政黨輪替後始終對蔡政府的態度不明,逼得副總統陳建仁急忙找師弟和學生幫忙,另組生醫聯盟,作為與科技部官方對接的平台,以搶救深陷危機的生技業,更希望聯盟打頭陣前進東南亞,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醫療中心」。

生策會過去在王金平擔任會長時,與政府溝通良好,但去年會長改由張善政擔任後,與蔡政府默契不再。
生策會過去在王金平擔任會長時,與政府溝通良好,但去年會長改由張善政擔任後,與蔡政府默契不再。

今年3月,宇昌案當事人之一、中研院院士陳良博在媒體上直言:「生技業對蔡政府很失望。」此話一出,驚動了總統府,因為陳良博一直都是總統蔡英文有關生技政策重要的諮詢對象,卻公開批評「政府真的沒做好」,引起蔡英文高度關注,並對生技產業發展仍停滯不前極度不滿。

宇昌案當事人之一、中研院院士陳良博3月重砲批評蔡政府後,引起總統府高層為之震動。
宇昌案當事人之一、中研院院士陳良博3月重砲批評蔡政府後,引起總統府高層為之震動。

知情人士透露,蔡政府深入了解後認為,由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前閣揆張善政主持的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沒有發揮生技業與政府溝通平台的功能,官方也叫不動,才導致產業對政府不滿。為扭轉情勢,蔡英文請副總統陳建仁出馬,主導另外成立「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簡稱生醫聯盟),希望藉此整合民間力量,作為科技部全力發展生醫產業的溝通平台。

該人士說,生醫聯盟除了發展生技產業外,進一步的目的,是要藉此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醫療中心。根據《世界華人週刊》評比,台灣醫療技術亞洲第一,全球排名更僅次於美國與德國,名列第三,但醫療費用卻比先進國家合理,每年商機破兆元。蔡政府看準此項優勢,藉由發展與行銷,吸引東南亞有經濟能力的人來台看病兼觀光,還可因此增加許多就業機會。

蔡政府以越南為例,每年至少有200人前往新加坡就醫,但台灣的醫療水準在星國之上,若能吸引這些人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有能力的人來台醫治,不僅帶動相關醫療產業發展,還能輸出更多醫療器材到這些國家,也可至東南亞招收醫學系學生,與新南向政策對接。

但台大校長楊泮池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時,卻憂心地說:「2011年擔任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主持人時,生技業股價市值1兆2000億元,但產值僅3、4000億元,應該好好利用民間和官方的平台繼續往前走。」

台大校長楊泮池接受本刊專訪時提及,生技產業市值一直飆高,但產值卻仍是低度成長。
台大校長楊泮池接受本刊專訪時提及,生技產業市值一直飆高,但產值卻仍是低度成長。

楊泮池的憂心不是沒有道理,生技產業一直存在官方和民間溝通不良的問題,這也是造成市值和產值還有一段大落差的癥結點。

生技產業發展停滯,新藥開發也還未成熟,讓蔡政府高層很心急。(翻攝網路)
生技產業發展停滯,新藥開發也還未成熟,讓蔡政府高層很心急。(翻攝網路)

生技醫藥是蔡政府5加2產業創新計畫中的一項,原本認為有副總統陳建仁在,應該胸有成竹,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陳建仁臨危受命了解問題,與業界密集討論發現,「明明法規已鬆綁,科技部也設有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執行中心,為何生技業卻無感?而且還不斷聽到抱怨的聲音,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程度。」進一步諮詢相關人士,發現「得有真正懂產、官、學3方的人來統整意見,透過單一窗口反映給官方」,才是當務之急。

熟悉業界的人士說,民間的生技業組織有3大山頭,分別是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以及王金平創辦的生策會,原本生策會一直是民間接觸政府最有力的管道,但自從改由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會長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批評(新政府)的力道加大,但溝通卻變少了。」

生策會與政府溝通不順,副總統陳建仁跳下來,請同門師弟張鴻仁另組生醫聯盟當民間窗口。(總統府提供)
生策會與政府溝通不順,副總統陳建仁跳下來,請同門師弟張鴻仁另組生醫聯盟當民間窗口。(總統府提供)

陳建仁只好放下年金改革的重擔,私下找同是師承台灣流行病先驅林東明教授的師弟、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出面救火,緊急籌組生醫聯盟,以統整業者的問題,並成功拉攏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由他負責精準醫學,等於3大山頭已經聯合2個,展現與生策會走不同路線的態勢。

知情人士說,5月31日,陳建仁缺席由生策會旗下生策中心舉辦的生醫產業經營者大會閉幕典禮,隔天卻風光出席由他一手促成的生醫聯盟成立大會,已經說明一切,但為維持和生策中心董事長王金平的基本友誼,才會對外表示已經致電給王解釋。

生醫聯盟成立時,副總統陳建仁親自出席,據傳這聯盟就是由他請託同門師弟張鴻仁成立。(總統府提供)
生醫聯盟成立時,副總統陳建仁親自出席,據傳這聯盟就是由他請託同門師弟張鴻仁成立。(總統府提供)

張鴻仁接受本刊訪問時也強調,他擔任過衛生署副署長、中央健保局總經理、疾管局局長,很清楚官方在想什麼,之後進入業界工作,也知道業界需要什麼,還與學界長期合作,知道該怎麼「有效的向政府遊說」;因此聯盟未來將以議題為導向,逐一解決生技業遭遇到的困難,而且聯盟不收會員、不繳會費,所以不用百分百聽從會員意見,只是扮演大腦角色協助民間找對政府窗口解決問題,並不與生策會競爭,而是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今年6月1日生醫聯盟風光成立,主席張鴻仁直言,要彙整民間問題,找對的政府窗口反映,做不好半年就關門。
今年6月1日生醫聯盟風光成立,主席張鴻仁直言,要彙整民間問題,找對的政府窗口反映,做不好半年就關門。

至於陳良博批評政府僵化,指很多新藥研發原料進口時常被海關扣住,一等就是2個月,對此,府院高層也有所回應,科技部已在五月中公布成立單一窗口加速報關程序。

隔2天,又宣布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執行中心的核心人員到位,除了執行長由科技部政次蘇芳慶擔任外,更找來曾任嬌生集團全球副總裁的方威凱,擔任執行中心的創新發展會(簡稱BDB)共同主席。科技部官員透露:「這是高層三顧茅廬請來的,目的就是想跳脫僵化的官僚系統。」

該名官員並說:「科技部動作從來沒這麼快過!現在幾乎每天都在加班。」他說,之前向總統報告5加2計畫中的生醫產業時,因內容過於簡化,讓總統大發脾氣。為此,科技部長陳良基和政次蘇芳慶三天兩頭就和陳建仁、政務委員吳政忠開會討論進度。本月七日民進黨中常會時,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更直指「生醫產業是科技部要負責,若延宕也是科技部要負責。」充分顯示總統對生技進度盯得有多緊。上週五,吳政忠更率領130人的生技團,赴美參加BIO 2017這個全球最具規模的生技展,顯示生技產業在新政府眼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其實台灣生醫界在馬政府時期曾錯失一個大好機會,本刊取得2012年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與當時總統馬英九的通話記錄。蘇曾任羅氏藥廠資深副總裁,更是馬的建中同學,主動告知馬,好不容易爭取到以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5000萬元)授權金,取得嬌生集團結核病新藥的大中華與亞太區授權。

2012年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沒聽懂結核病新藥亞太授權的重要性,僅裁示交給衛生署研議。
2012年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沒聽懂結核病新藥亞太授權的重要性,僅裁示交給衛生署研議。

蘇懷仁指出,只要爭取到授權,我國可參與新藥在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等地的使用,且因這些國家都是WHO成員,一個療程600美元,絕對不會賠錢。蘇懷仁強調,雖然台灣的結核病已經可以百分之百診斷並通報,但此新藥對其他國家是一大機會。

蘇更向馬分析說,台灣能百分之百防治結核病卻無人知道,透過新藥的亞太區代理,可以將成功經驗帶往這些國家與WHO,台灣藥廠更有機會接下訂單,直接在台生產,創造台灣生技的工作機會,而且中國有此需求,我國取得授權更有利於兩岸的談判占有優勢。

但當時馬英九似乎沒聽懂高中同學的苦口婆心,僅決定先請衛生署研究,若可行再聯繫;蘇不死心,繼續說:「嬌生內部已經有雜音,認為此新藥以中國為主要市場,應該授權給中國而非台灣,我國如果要搶,必須在幾週內決定。」但馬還是決定由衛生署研究。

本刊取得前總統馬英九與蘇懷仁的通話記錄,顯示當時馬並未重視結核病新藥,因而錯失發展生技的良機。
本刊取得前總統馬英九與蘇懷仁的通話記錄,顯示當時馬並未重視結核病新藥,因而錯失發展生技的良機。

前疾管署長郭旭崧表示,當時決定交給衛生署,就錯過取得授權的時機點,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是新南向政策最佳的契機。可惜蘇懷仁2年後因淋巴癌過世,機會就此從我國手中錯失。

前總統馬英九的生技幕僚就是大姊馬以南,生技業都知道,溝通要找馬大姊。
前總統馬英九的生技幕僚就是大姊馬以南,生技業都知道,溝通要找馬大姊。

醫界人士分析,當時陪同馬和蘇電話交談的,若是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而不是總統府副祕書長羅智強,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至少葉知道蘇講的是天大的機會,可惜馬政府時代的生技政策都仰賴馬大姊馬以南,生技業都知道要成事得往馬大姊家跑。

事後,蘇與衛生署雖然頻頻信件往來,卻因馬交辦的對象錯誤,衛生署管的是國人的疾病,而蘇真正需要的是從行政院以戰略考量,出資或尋找財團盡力搶下新藥授權,作為前進WHO或東南亞國家的機會。

生醫聯盟主席張鴻仁證實,當時確實錯失好機會,但這並不是單一部會的錯,而是找錯對象解決問題,這次受託於副總統陳建仁成立生醫聯盟,就是希望能歸納問題,由民間指派專人與官方單一窗口合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行政程序中纏繞直到錯失機會。

登革熱疫情不只在台灣盛行,東南亞國家也是,台美共同開發的老年人登革熱疫苗,是台灣生技業前進東南亞的重要契機。
登革熱疫情不只在台灣盛行,東南亞國家也是,台美共同開發的老年人登革熱疫苗,是台灣生技業前進東南亞的重要契機。

台灣製藥公會理事長陳威仁也抱怨,食安重創GMP形象後,工業局改推台灣食品優良協會(TQF),但東南亞國家根本不認這個標章,一直向政府反映都沒效,逼著生產健康食品的廠商離開台灣到東南亞設廠,才能前進東南亞市場。新任食藥署長吳秀梅雖然承諾會解決,但也不知問題何時能解決,這就是目前生技業遇到的最大困難,明知問題也反映給政府卻解決不了。

錯失結核病新藥前進東南亞的契機後,下一個機會很有可能是登革熱疫苗。郭旭崧指出,去年台美合作研發年長者的登革熱疫苗,「這是世界第一款,我國每年都有登革熱問題,對老年族群威脅大,應該積極發展。」而這也是東南亞國家所遭遇的重大威脅,只要疫苗能上市,相信東南亞國家會願意和我國進行醫療合作,且中國並非登革熱盛行地,遭遇中國的阻礙也會小很多,預期這將是我國下一個生技產業契機,就看政府能否掌握。


更多鏡週刊報導
【重啟生醫大計】為院士這句話 小英組生醫聯盟推亞太醫療中心
【重啟生醫大計】市值破兆卻拚不出春天 生技業困境在這裡
【重啟生醫大計】拚外交新解藥 馬英九連這個也能錯失
【重啟生醫大計】生技產業發展停滯 科技部被府院緊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