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與國軍文藝金像獎 支持國防

記者劉程鈞/臺北報導

國軍文藝金像獎作品甄選活動今年進入第53屆,長年以來忠實扮演推動軍民文藝交流角色,期透過作品甄選與推廣,讓更多社會人士參與、關注國防事務;也經由他們的獨特視角及專業手法,用鏡頭記錄國軍建軍備戰的歷程,也呈現國軍充滿生命力的面貌。

靠專業技術凸顯議題

「當得知獲得攝影項(社會組)銀像獎的那刻,就像『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心境」,入行10年、超過上百場軍事採訪經驗的聯合報記者徐宇威興奮說到,其實軍事領域對新聞界而言算是「冷門產業」,它不能靠勁爆話題吸引普羅大眾眼球,而必須依靠專業技術凸顯議題。因此,這次獲獎對徐宇威而言,「國軍文藝金像獎要獲獎真的不容易,而且蠻嚴格的」,獲獎便是對他的一大肯定。

徐宇威談到得獎作品「生命之光」創作背後,其實是一場生死交關的實境體驗,他於民國107年承製空軍救護隊換裝黑鷹直升機形象影片,其中有一幕要在外傘頂洲海域載浮載沉,親身模擬落海待救者的角色,雖有救護隊教官隨伺在旁,也配合周全的安全管制措施,來使用主觀攝影POV(point of view)方式拍攝畫面。

但如此周密的安排,仍讓徐宇威深刻體會待救者在茫茫大海中的無助吶喊,當看到黑鷹直升機出現的那一刻,猶如身處絕境中被生命之光幸運照耀,在被吊掛回機上後,不禁湧出激動的淚水,也正巧是那天生日的他,深刻感受重獲新生的震撼。

暖色系訴說戰地變遷 畫面飽滿

此外,首次參賽就獲得優選的親子天下雜誌特約攝影師方智達,在7年多前,服役於機步200旅時,曾擔任單位「攝影兵」。

而後因緣際會到金門工作時,見識到當地特有的戰地風情,在工作之餘,用鏡頭逐一記錄當年擊退共軍所留下的戰車、砲彈與彈孔等歷史記憶,進而將系列作品定名為「痕跡」,透過暖色系訴說時間所帶來的軍事人文變遷,畫面飽滿而深刻。

聯合報記者徐宇威「生命之光」系列作品,使用主觀攝影POV方式,拍攝黑鷹直升機海上救援情境。(徐宇威提供)

聯合報記者徐宇威此次以「生命之光」系列作品,獲得攝影項(社會組)銀像獎。(徐宇威提供)

聯合報記者徐宇威此次以「生命之光」系列作品,獲得攝影項(社會組)銀像獎。(徐宇威提供)

聯合報記者徐宇威「生命之光」系列作品,使用主觀攝影POV方式,拍攝黑鷹直升機海上救援情境。(徐宇威提供)

攝影師方智達透過「痕跡」系列,記錄金門戰地風情。(方智達提供)

方智達「痕跡」系列作品,訴說金門的軍事人文變遷。(方智達提供)

方智達「痕跡」系列作品,訴說金門的軍事人文變遷。(方智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