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救保 病友起跑

【民眾新聞網綜合報導】

健保調漲 迫在眉睫
全民健保連續三年虧損,今年收支短絀更恐達600億元以上,預計在110年底安全準備金就剩不到1個月,無法符合至少需維持1.5個月保險給付支出規定,健保費率的調漲是全民無法逃避的責任。

綜觀近年健保收支狀況,每年支出成長率約以0.6%的差距大於收入成長率,為使收支平衡,調漲保費確實是一項立竿見影的方式,但面對著不斷成長的醫療支出,我們的健保費率究竟可以再漲幾次?在這費率審議在即之際,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共同思考探討,除了漲保費,我們還能做什麼?

全民健保 通盤檢討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楊志良表示:「從前恐嚇取財救健保,如今全民相挺為健保」。2009年時,健保累計虧損達600億,時任衛生署署長的楊志良,多次威逼利誘當權者必須不畏民眾壓力依法調漲保費,可謂是困難重重。但現今我們可以看到,民意普遍支持健保費率的調整,在這全民相挺健保之際,病友們更是應該挺身而出,號召改革!

彙整各單位的調查研究觀察,首先,根據今年大社會調查中心「健保保費調漲的認知與支持度」調查:「7成的民眾支持健保保費調漲、7成5的民眾接受微幅調漲保費與部份負擔並行。」顯示多數民眾支持保費調整及其他健保相關改革,為的正是讓我們的台灣之光-全民健保,能夠永續經營,照亮全民。

然而如今費率已達一定的瓶頸,加上我國人口快速高齡化,主要承擔保費的青壯族群勢必負擔沉重,保費應該依法調漲沒錯,但一昧的調漲保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起碼,我們也應該進一步檢討現行制度,降低非必要的支出,如依法不給付指示用藥、減少無效醫療花費、落實部分負擔政策、重大傷病優惠再檢視等,讓資源能夠用在刀口上,並讓使用與負擔成正相關。這些都是需要當局拿出魄力加以檢討改進的,而其中部分負擔的改革,是與病友最直接相關且最有感的,希望透過病友團體們的挺身發聲,能夠帶動相關的改革浪潮,也讓健保與大眾有更緊密的連結。

部分負擔 依法定率
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董事長王正旭指出,目前健保財務困難,導致無法給病友周延的照顧,除了支持調漲保費以解資源不足,就醫時的部分負擔應更著眼公平性。目前門診部分負擔採定額制,一年收取的部分負擔只分擔醫療總費用的6%,離健保法法定的20%負擔相去甚遠,因此Hope主張門診部分負擔應回歸定率制,希望透過部分負擔與醫療行為的高度連結,加強民眾醫療行為的自主性,但回歸定率制的部分負擔必須設定單次就醫金額上限和全年就醫金額上限,以免對病友產生太大衝擊。

依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20年9月「健保改革民眾態度調查」顯示,有6成3的受訪者願意每個月多出100元的健保費,和健保共體時艱;更有 7成7民眾願意平時看病的部分負擔增加一些,讓健保可以給付更多新藥新治療,減少病友自費的困境。透過上述兩份民調結果可知,民眾不僅支持調漲保費,也支持更多財務改革方案,當局政府應該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醫療健保體制,做出不負全民的健保改革。

王正旭董事長表示:「民眾願意透過開源節流與健保共好,請健保署在財源充足後,務必正視病友自費的困境,成立專案小組,調查癌友自費的現況,以及全盤檢討健保給付條件是否有不合理之處」。

癌藥預算 前瞻規劃
癌症蟬聯我國十大死因榜首將近40年,根據今年公布的2017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多達11多萬人,平均每4分鐘42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增加5千多人,癌症時鐘更是快轉16秒。面對著日益攀升的罹癌率,癌症已是你我無法輕忽的問題,而現今癌症新藥日新月異,藥費的增速是總額成長的兩倍,加上人口呈現快速高齡化趨勢,只單純倚靠漲保費恐難以為繼。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現行癌症的新藥預算仍有缺口,保守估計至少四分之一,因經費不足導致癌症新藥的給付生效慢且規範嚴,平均通過健保審核要等730天,且健保限縮給付範圍,給付比核准的適應症小或限制病人可以治療的週期, 使得病人常是看得到但是用不到。任何人都有可能是病友,政策必須前瞻規劃,提出改革,無論採取何種改革方案,目標是癌症新藥預算能夠足額編列,讓與疾病苦苦纏鬥的癌友們有機會得到適當的治療。」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 2019年 的「願付價格 (willing to pay) 調查」,在 909名受訪癌友中,為及早爭取到新藥新科技的治療,7成2的癌症病友願意每月多付5千元以上;6成7的癌症病友願意負擔每個月2萬元以上。然而在現行全有或全無的給付政策之下,癌友們自費所負擔的往往遠超於此。期望政策制定應朝向民眾與病友可負擔的範圍內,並對經濟弱勢者有所保護,讓受苦的病友有受到治療的機會,而又不違背健保保障人民不因病而貧的初衷。

改革健保 即刻起跑
為了健保的永續與病友的權益,臺灣病友聯盟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站出來支持本次的保費調漲,但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更有做為!在這健保垂危之際,病友團體們盡一己之力的做研究、提改革,希望當局政府不僅是要回應病友們的訴求,更應該做出相應的前瞻規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病友,保障病友的權益終將是保障全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