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50個人他考48名,海湖國小主任張哲溢立志當老師,要讓不擅長唸書的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學得會

照片提供/張哲溢主任
照片提供/張哲溢主任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張哲溢從小成績全班倒數,長大後當老師、看著不擅長念書的孩子,就想到以前的自己。他常鼓勵學生:「考試成績好,代表你學得快;成績不好也沒關係,表示你學得稍微慢一點,但終究一定學得會。」

每個生命都有高山低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老師常常是那個「重要他人」,深深影響著一個孩子,甚至翻轉他的生命。

桃園市海湖國小教務主任張哲溢因為國中老師的一席話,將他從生命低谷拉出來,於是,立志想當一個好老師。而他也確實願望成真,教書22年來,春風化雨無數個學生,並在去年獲得師鐸獎的榮耀。

從小考試全班倒數,一路被打大

張哲溢從小不會念書、考試成績倒數,全班50個人考48名;很愛玩、打電動很厲害,只要一看到書,就想睡覺。「我也覺得很奇怪,明明自己有讀書啊,為什麼考出來,完全都不會,」張哲溢說。

小六時做智力測驗,至今張哲溢仍清楚記得當時的場景。快上課、要進教室前,老師走過來跟他說:「張哲溢,你知道嗎?你的智力測驗是全班最低的。」老師本意可能是希望他加油,但他心想「喔,那表示我就是讀不來、不會念書。」

升上國中後,課本對他來說簡直是「無字天書」,更看不懂了。尤其是數學和理化,「10題裡有9題半都不會,」考試成績滿江紅、排名倒數,只要是會打人的老師,張哲溢就難逃被打。

「雖然被打得很慘,但也不會去怨恨老師,就覺得是自己讀不好。而且幾乎全班都被打,只是打得多或打得少,你不是少數的特例。」

國四重考出車禍,國中導師來探望

國中3年成績慘不忍睹,不意外地,張哲溢沒有考上高中。雖然感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但在爸媽的期待下,只得重考。

爸媽問他要不要去補習班,他說自己先讀看看;白天跟家裡說要去圖書館看書,一到圖書館、把書包放下,就跑去電動遊戲場打電動。後來在媽媽的堅持下,才報名補習班,但他玩性不改,放假就跟補習班同學出去玩。

一次,他們偷騎摩托車,因為車速太快、路況不熟,張哲溢撞上山壁,受傷嚴重、撞傷了脊椎,臥床休養好一陣子。住院時,國中班導楊明茂老師特別來看他,苦口婆心:「不會讀書沒有關係,但現在社會大多要求學歷,還是希望你至少可以念高中。」

從小到大,張哲溢幾乎沒有什麼和老師正向互動的經驗;當下,他非常感動,老師主動關心自己。過去印象中很嚴格的楊老師,竟有如此溫情的一面,讓他頓時對「老師」有了全新的看法和感受。

教書多年後,才跟老師「真情告白」

重回補習班後,張哲溢認真讀書、吊車尾考上花蓮高中。高一成績仍然倒數,自知理科完全不行的他,高二選擇念社會組。雖然成績一樣墊底,但他很努力,別人念1小時,他就念2小時,靠著硬背硬學,似乎漸漸有點開竅。

靠著土法煉鋼的讀書方式,到了高三,張哲溢的成績大幅進步,有2次段考還考出全班第一名的成績。高三上學期甚至獲頒「智育獎」,連爸媽都不敢相信兒子表現得這麼好。

填大學志願時、楊老師鼓勵自己的情景歷歷在目,讓他心嚮往之;順利考上新竹師範學院的他,畢業後如願成為一位老師。

爾後只要回花蓮,張哲溢就會問候老師、關心他過得好不好。教書多年以後,他才鼓起勇氣跟楊老師說,「因為老師當年的鼓勵,自己才決定當老師的。」楊老師非常意外,沒想到當年的一席話,竟改寫一個學生的生命故事。

看到學生不擅念書,就想到以前的自己

張哲溢一路求學飽受挫折,過程猶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大一大二成績不算好,大三逐漸摸索出念書訣竅,大四領智育獎。張哲溢說:「我知道自己不是很聰明,需要時間醞釀、學習,慢慢變得愈來愈好。」

22年來,張哲溢一直在海湖國小任教。學校位於海湖坑口工業區,家長多為藍領階級,對孩子的課業要求沒那麼多;和市區學校相比,家庭資源和文化刺激普遍不足,學習弱勢的比例較高。

他常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學生:「不管你現在學得怎麼樣,都沒有關係。成績好,代表你學得快;成績不好,表示你學得稍微慢一點,但終究一定學得會。」

通常,學習低成就的孩子沒什麼自信。「看著學習弱勢的孩子,我會想到以前的自己。」張哲溢鼓勵孩子多表達,並刻意幫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在大家面前表現出「他很棒」。

張哲溢會請學生下課或中午時間來找他,「老師上課會問你這個問題,請你回答喔,」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隔天上課點名他回答,公開稱讚他回答得很棒、幫全班加分,並請同學給他掌聲鼓勵。

「雖然孩子學得慢一點,但要讓他對學習仍有希望;當他有了成功的經驗,他才會對自己有信心。」

「老師的本質是教學,讓孩子學得會、學得更好。」張哲溢加入桃園市社會科輔導團長達15年,持續學習如何教得更好,幫孩子搭學習的鷹架。

張哲溢教孩子做筆記、摘要、圖像記憶和思考的方法,例如:心智圖、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只要孩子學會學習方法,不管什麼學科都能學得好。」

帶獨輪車隊,創造孩子的舞台

2009年桃園市鼓勵學校推廣獨輪車,送海湖國小10台獨輪車,但沒有人會騎。2年後張哲溢接教務主任,研究後發現獨輪車被醫界視為「益智性」運動,有助於小腦的平衡和刺激大腦發展,幫助學習,於是設計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他也成為獨輪車的教練。

張哲溢跟著孩子從頭學起,「騎獨輪車,沒有跌個300、400次不可能學得會。」他鼓勵學生「你會跌倒,這很正常,跌倒就爬起來再繼續。」從「會」到「不會」的過程,也培養孩子的受挫力和抗壓性。

在海湖國小,獨輪車隊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被看見」的舞台,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這支車隊不僅獲獎連連、是各項比賽的常勝軍,還曾代表台灣赴南韓比賽。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無數的汗水和淚水。張哲溢和另外兩位老師,其中一位是他太太,一塊陪著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辛苦地練習。

除了練車,張哲溢也關心他們的課業。課後額外留下來練習,他會讓孩子分批去寫功課,通常同一個年級的孩子會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寫不僅有伴,有問題的話大家會互相討論。」遇到大家都不會的,張哲溢會幫忙指導課業。

最令他欣慰的是,很多練獨輪車的孩子,成績都慢慢地提升,學校連續好幾年領市長獎的畢業生,都是車隊的孩子。

看到孩子成長,倍感欣慰

當主任10多年,每年都有其他學校的校長希望延攬他。張哲溢認為,比起在市區學校教書,在海湖的孩子身上,看到他們領會學習的樂趣、進步成長的幅度大,沒有什麼比這更有成就感。

5、6年前,張哲溢曾動念想考校長,可是幾次考試時間剛好都撞到帶學生參加全國賽,他轉念想想也罷,如果當校長就沒有什麼機會教書了,當老師繼續教書、帶車隊,更符合他心目中對教育工作的想像。

遇到選舉,學校作為投開票所,張哲溢支援選務工作,彷彿變親師座談會現場,數不清的學生和家長向他問好、致意。有20年前的家長說「兒子至今仍記得老師對他說過的話」,還有學生結婚生子、帶著孩子回來看他,張哲溢說:「看見他們,我不禁覺得當老師真的很好、很有意義!」

更多教養策略及教育快訊,就在《未來Family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