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分裂!彭博:台積電與鴻海是指標

▲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分裂,彭博專欄近日點名台灣兩大公司台積電與鴻海將成領導重塑的指標。圖為台積電。(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分裂,彭博專欄近日點名台灣兩大公司台積電與鴻海將成領導重塑的指標。圖為台積電。(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受到美中科技對抗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影響,迫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分裂,彭博科技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近日指出,台灣兩家公司台積電與鴻海,將成為引導供應鏈重整的重要領導指標。

高燦鳴(Tim Culpan)10日以「兩大公司將領導全球供應鏈」(Two Companies Will Guide Global Supply Chains)為題撰文,內容指出,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客戶涵蓋蘋果、輝達、超微等大戶;鴻海則將精密零組件組裝成終端設備產品,包含蘋果的iPhone與輝達的人工智慧伺服器,業務還擴及工業領域,如特斯拉的電動車、西門子(Siemens)的工廠自動化系統,甚至還有以色列的衛星製造商也是客戶。

高燦鳴認為,台積電與鴻海的規模和技術,讓他們位居全球領導地位,在供應鏈中若其中一家消失則難以取代,這也是美國和澳洲等國擔心台海緊張甚至發生軍事衝突的原因。不過,他認為,這兩家公司在戰略上較少思考戰爭問題,更在乎的是如何在全球化之下擴大領先地位。

此外,他也指出,台積電在全球的產業布局,也成為供應鏈的重要指標,並舉出例子,台積電雖不生產汽車零件,但在德國的工廠卻選在了汽車重鎮德勒斯登,與福斯和保時捷等大廠相鄰,並與博世集團(Bosch)、英飛凌科技公司(Infineon)和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等公司合作,使得其他希望與台積電合作的廠商也必須在該座城市附近推展業務。

對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設廠,高燦鳴則指出,儘管有美國端的壓力和美國政府祭出的各樣獎勵,讓台積電沒有太多選擇,但設廠計畫仍吸引了如李長榮化學工業(LCY Chemical)和崇越科技(Topco Scientific)等公司跟進。

鴻海方面,他則提到,在墨西哥、印度和東南亞等國擴大設廠,多元化佈局以及擴大工廠自動化等行動,只要設廠便能掀起供應商產業鏈聚集效應,任何希望成為國際供應鏈一份子的企業,都會選擇跟進台積電和鴻海的腳步。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旅日達人醫籲做好2習慣:不用取消行程
歐洲第二大安特衛普港因漏油關碼頭!長榮等貨櫃船受影響
廈門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宰客產業鏈」!登島前一條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