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重組 "中國製造"被印度、東協等取代

財經中心/楊思敏、嚴凱 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後中國經濟趨緩,過去全球仰賴中國製造生產的情況,出現改變。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日前進行專題演講,就談到中國逐漸被新的四大熱區給取代,包含美國墨西哥、中東歐、印度和東協國家,他認為,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移轉,但同時為台灣帶來許多機會。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說:「我們台灣已經變成全世界,人工智慧時代最重要的國家,我們生產的高階晶片,還有我們資通訊產業的實力,世界如果沒有台灣,人工智慧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黃志芳在週刊舉辦的專題演講上,談到2024經貿布局,強調AI時代來臨,台灣身為半導體、科技強國,有許多機會。他還點出,以"世界工廠"中國為核心的供應鏈,已經改變。

全球供應鏈重組 "中國製造"被印度、東協等取代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進行專題演講。(圖/民視新聞)

他認為,過去全球化時代,成本跟效率是大家最重視的,但現在風險管控成為重點,全世界製造業又重新獲得高度重視,「那這個對我們台灣人,全世界最會做製造業的民族來講,其實現在全世界都是台灣的機會。」

黃志芳分析,疫後中國經濟趨緩,加上美中兩大霸權競爭,在地製造、友岸外包成為趨勢,世界四大熱區取代中國。包含:美國南部、墨西哥北部成為新的製造中心,中東歐是外資進入歐洲的熱區,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不只未來是製造業強權,更有著龐大商機,另外還有台商積極布局的東協市場。

全球供應鏈重組 "中國製造"被印度、東協等取代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點出世界四大新興市場。(圖/民視新聞)

黃志芳說:「全球化已經死亡了,台灣的全球化才剛開始,每個地區都要建立它自己的製造業能量,台灣就變成全世界都不可或缺的夥伴。」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則表示,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結構比,在過去5年減少5%,而美國跟東協都有顯著增加。東協各國有不同產業聚落,像是泰國汽車、PCB,越南發展電子業,馬來西亞則是投入半導體,我國台商在2016年新南向政策下,也積極布局,取得新興市場優勢。


原文出處:全球供應鏈重組 "中國製造"被印度、東協等取代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全球台商經貿論壇登場 謝金河:倚賴中國台廠恐更艱辛
貿協年度記者會 黃志芳:明年瞄準AI.綠能商機
泰國穩占全球車用供應鏈重要基地 台廠擴大布局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