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衛危機 肥胖症阻礙世界經濟發展

恰逢今天是世界肥胖日,新聞首先帶您探究全球胖胖國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的成人肥胖率,像是經濟條件優渥的美國、英國、澳洲,超過六成,台灣也占了五成,只比南非低一些。當中,肥胖率成長最快的國家,前十名都落在亞洲和非洲。

非洲人口肥胖的主要三個關鍵在於,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大量進口加工食品,再來就是多吃少動,熱量消耗的頻率低,以及醫療保健的落差,因為愛滋病、肺結核,這類的傳染疾病更為重要,而忽略的肥胖問題。如果各國不重視肥胖危機,影響層面將會擴大的全球經濟,世界肥胖聯盟推估,一年會損失超過4兆美元,差不多是新冠疫情在2020年帶來的衝擊。

大口咬下漢堡、薯條一根接著一根往嘴裡塞。快樂指數翻倍的同時,脂肪也悄然找上門。世界肥胖聯盟最新統計,到2035年全球超過半數人口將面臨肥胖或超重危機,數字上看40億人。

主播 卡納:「更令人擔憂的是,(肥胖)趨勢在兒童中最為明顯,報告表示兒童肥胖症可能比,2020年增加一倍 這表示2.08億男孩,和1.75億女孩(將面臨肥胖問題)。」

BMI達到25將定義成過重、數字上升到30則被歸納為肥胖族群。專家表示,12年後全球肥胖人口將來到19億人,等於每4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肥胖症。

與前幾代人相比 我們習慣久坐不動,我們整天坐著工作 去哪都開車,(一天)看幾小時的電視,我們的生活高度自動化,飲食也發生了變化,食物便宜 可口 到處都買得到,我們吃劣質加工食物和冷凍食品。

攤開2023年世界地圖,預估肥胖率竄升最快的國家,幾乎全落在亞洲和非洲的中低收入國。它們的共同點是飲食偏愛重鹹和重甜、控制食品供應和營銷政策較弱,再來就是健康教育和醫療資源不足。

(肥胖風險)包括心臟病,糖尿病,某種癌症,它還與阿茲海默症,抑鬱症,睡眠窒息症,骨骼和關節等有關,(肥胖)也是過早死亡的危險因素。

未來肥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屆時每年將損失4.32兆美元、占全球GDP3%,也相當於新冠疫情在2020年造成的虧損。專家呼籲各國政府,是時候正視肥胖問題、並透過減重政策,協助國民終結「肉多多」問題。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土敘震災馳援 寶島溫情湧愛心
醫護協助清掃 八旬老夫妻享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