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逆襲!武漢肺炎暴露全球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

武漢肺炎戳破了全球化勾勒的美好願景,但或許是各國審視、反思自身對中國依賴程度的好時機。(攝影/趙世勳)

早在武漢肺炎前,世界就已興起日漸強烈的反全球化浪潮,例如歐美反難民/移民、英國脫歐及美中貿易戰,然而這次疫情爆發,除了暴露全球化的後座力,也讓人開始反思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之聲》等外媒報導,許多歐美國家受中國繁榮前景吸引,選擇性忽視背後隱含的風險,以及其構成人權迫害的政治環境與勞工條件。

他們指出武漢肺炎固然是危機,但也能是轉機,各國正能藉此思考自己在全球化時代的定位、與中國的關係,還有面對災難的風險管理。

截至3月12日下午4時,全球有12萬6258人確診、4638人死亡,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為中國、義大利伊朗,分別為亞洲、歐洲及中東爆發中心。

斷鍊讓任天堂Switch缺貨…

國家對彼此依存度愈高,愈能避免對立、促進繁榮,過去這種想法蔚為主流,但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警告,「關係密切也可能為國家埋下潛在衝突因子,並使國家變得更脆弱」。

「世界工廠」中國一旦停擺或趨緩,全球製造業就面臨斷鏈危機,例如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和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因缺乏中國製零件分別在日韓停產,而義大利停工也對德國汽車工業造成顯著衝擊。

由於疫情,人們盡量待在家裡避免外出,帶動遊戲主機買氣,然而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Nintendo)的Switch卻不得不對歐美延遲出貨,因為它的越南工廠收不到中國零件。

《紐約時報》指出,全球化下製造業多採取「及時生產」(just-in-time)減少庫存,並仰賴便捷的海空運。承平時這樣有助提高利潤、降低風險,但面對疫情等危機,這個模式就相當脆弱。

如今面臨經濟蕭條前景,為了救市,美國、英國分別降息兩碼,各國央行跟進,台灣央行亦不排除預防性降息

瑞士、奧地利為口罩槓上德國

更嚴峻的還有藥品短缺問題,同樣受到中國製藥廠斷鍊影響,印度藥廠2月開始告急美國擬禁止抗生素出口

《德國之聲》批評全球化資本主義將公衛領域「商品化」,為追求最大利潤,藥物與醫療用品多於中國等成本低廉之地生產,而當危機降臨,市場依供需所得出的價格往往無法讓最需要、最脆弱的人或地區負擔得起,或者充斥分配問題,就連在高度整合的歐盟也是如此。

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週宣布禁止出口醫療防護裝備,因此德國海關擋下原定送往瑞士的24萬個口罩。瑞士本身並未生產口罩這類醫護用品,憤而召喚德國大使嚴正抗議,而奧地利也遇到類似攔截。

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則表示歐盟團結至關重要,他相信很快就會授權放行這些醫療物資。

反全球化聲浪高漲,但是...

武漢肺炎爆發,反全球化浪潮也隨之高漲,許多人支持旅遊禁令、擁護國家優先(State First),希望加強國家邊界管控,一些極右派人士訴諸仇外語彙,甚至鼓勵這種行為。

國際社會時常討論高度全球化帶來的金融危機、氣候變遷、產業轉移等種種負面影響,但根據《外交政策》,我們卻鮮少針對瘟疫和其他天災提出對策。

不過全球化對防疫亦有益處,像是只要有國家研發出有效的防疫措施,其他國家便會快速模仿,彼此之間也會進行合作,例如南韓跟進台灣的口罩實名制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參與修正東京都政府防疫網站

有學者認為,如果全球無法盡快控制疫情,反全球化的聲浪會愈加強烈,不過就算如此,現代國家也早已無法切斷與國際社會的聯繫。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大逆轉》台數科申請新聞台 為什麼NCC上周過關、本周卡關?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 航空業將近3000人失業、數萬人放無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