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搜奇】太空太陽能電廠可望2035年營運

記者丘學陞/綜合報導

英國一間位於牛津郡的科技公司「太空太陽能」(Space Solar)宣布,已開始著手設計太空太陽能發電廠,預計在2035年就可開始營運,並以此滿足英國部分能源需求。

「太空太陽能」公司指出,現正規劃在地面設立接收站,以供未來接收自太空回傳的能量;據該公司設計,未來軌道上的衛星,將利用本體的反射鏡,把陽光聚焦在太陽能發電板上,待產生電力後,再以微波等類似手機訊號的電磁波回傳地表,最後轉回電能使用。「太空太陽能」公司更表示,這項技術將較地表同類發電裝置,產生更多電力,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全天發電 不受日升日落影響

太空太陽能發電並非全新的概念,最大優點是太空陽光能量不會受大氣干擾,可較地表接收更多能量,也不會受到日升日落影響,可全天發電。此外,接收站所使用的土地面積,比其他可再生能源設施還小,一直以來都是各方競相探索的領域,「太空太陽能」公司更是發下豪語,未來要以600枚衛星,滿足地球20%的能量所需。

不過,太空太陽能發電的最大缺點是成本高昂,包含建置、維修等均所費不貲。此外,將電能轉換為微波的轉換率也是問題,但如今商業太空發射成本已大幅降低,加上通訊技術的進步,上述問題都有所改善,使這種發電方式的商業運轉逐漸成為可能。

「太空太陽能」公司擬設置太空太陽能發電衛星,供應人類能源需求。(取自太空太陽能公司網站)

地面光電設施受大氣狀況與日升日落干擾,發電效率始終無法提升。(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