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議》中國主張「集體安全」 將培訓開發中國家安全人員

自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堅稱中立的中國沒有譴責俄羅斯,但在戰爭周年這天發布12點聲明,被認為只是要營造全球和平締造者的形象,而中國21日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除了要為開發中國家培訓安全人員,引起擴張海外軍事足跡疑慮,還用了新詞彙「集體安全」。

澳洲廣播公司(ABC)24日指出,中國針對烏俄戰爭提出聲明,並未讓西方陣營相信其真的想化解衝突,因為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行過3次視訊通話和會談,現在甚至傳出要出訪俄羅斯。中國不僅未公開譴責俄羅斯,也拒絕稱烏克蘭遭到「侵略」。

聯合國大會24日表決決議,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要求其撤軍及停止戰爭。該決議獲得141國贊成、7國反對及32國棄權,而中國是棄權國之一。中國對烏俄戰爭的立場,讓人質疑其發布12點聲明的用意。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稱,中國的聲明旨在傳遞自身為全球和平締造者的訊息,同時警告美國。

在22日登場的全球安全倡議(GSI)藍廳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直言:「我們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停止拱火澆油,停止向中國甩鍋推責,停止鼓譟『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中國同日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明未來5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5000個安全人才培訓名額,引起關切。

培訓開發中國家安全人員

2022年4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首度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即被視為有意取代西方陣營領導的國際秩序。文件表示,「圍繞應對反恐、網路、生物、新興科技等領域安全挑戰,搭建更多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和機制,共同提升非傳統安全治理能力」,並鼓勵各國高等軍警院校加強交流合作。

中國現在國際關係研究院(CICIR)反恐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偉告訴《南華早報》,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展開交流合作,特別是反恐,顯示中國認為其有責任應對全球安全挑戰。他提到,中國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培訓反恐人員,現在將擴大合作,「培訓交流旨在強化反恐等領域雙邊、多邊合作的效率」。

2023年2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席全球安全倡議藍廳論壇(AP)
2023年2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席全球安全倡議藍廳論壇(AP)

2023年2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席全球安全倡議藍廳論壇(AP)

《南華早報》指出,中國近年陸續拓展與他國的安全合作,像是習近平2022年9月宣布,中國在未來5年會培訓2000名上海合作組織(SCO)成員國的執法人員,並建立反恐培訓基地。同年12月,中國宣布提供阿拉伯國家1500名警察和網安官員培訓機會。

2022年1月起,中國協助培訓索羅門群島警察的「防暴能力」,而索羅門群島同年10月派出32名警官,到中國進行1個月的訓練。《南華早報》稱,西方陣營密切關注中國這些舉動,因中國可能藉此擴大影響力。李偉反駁,這些培訓「很正常」,且是應對單一國家無法獨立解決的威脅。

中國提出「集體安全」概念

「身為國際社群一分子,我們有責任與其他國家,展開反恐及其他安全合作」,李偉強調,這事情不能用意識形態來看待。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宏偉說,人才是執行安全政策的關鍵資源,且倡議有助於強化合作,並稱提及的5000個培訓名額重點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提升開發中國家應對這些威脅的能力。

王宏偉亦稱:「當然這有助於推動中國和開發中國家的密切關係。」ABC則提到,《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有「集體安全」這個新用語,即各國不能犧牲他國來強化自身安全,而在烏克蘭問題上,就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不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因會讓俄羅斯感受到威脅。

ABC表示,在「集體安全」概念未明確敘述的情況下,也可解讀為亞洲國家不能與美國或其他國家軍事結盟,因為會威脅到中國安全。ABC直言,中國的想法就是要各國不結盟,「若身為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海軍的經濟及軍事超級強權,這是超棒的想法,但較小亞洲鄰國不可能接受,因中國軍事擴張威脅到它們」。

ABC認為,面對俄羅斯進犯威脅的東歐國家,可能對全球安全倡議也持懷疑看法。不過習近平正把其所提出的全球穩定替代願景,拓展給更多受眾,主要是包括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地區的開發中國家。他對世界的看法是,中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能使較小區域國家照其所願。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