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惡化的戰火衝擊關鍵能源路線 《外交政策》:天然氣及石油出口成主要目標

隨著烏克蘭戰爭在內的全球衝突惡化,能源基礎設施、歐洲到中東再到亞洲的運輸越來越頻繁受到攻擊,從俄羅斯到葉門,天然氣出口及石油出口已成為主要目標。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烏克蘭戰爭、以色列及哈瑪斯之間的衝突等戰爭的未來充滿變動,能源成為關鍵的風向標。

烏克蘭戰爭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或許最能突顯能源產業重要地位的地緣政治危險地區莫過於烏克蘭戰爭。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導致全球能源流動出現重大調整,歐盟加速能源多元化,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戰前俄羅斯占歐盟天然氣進口的40%,現在這個數字已大幅減少,2023年的進口量下降超過50%。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也加強對非西方國家的能源出口,尤其是中國及印度。

<cite>2024年3月25日。俄羅斯空襲烏克蘭基輔佩喬爾斯克區(Pecherskyi district)後,廢墟中的一張照片。(美聯社)</cite>
2024年3月25日。俄羅斯空襲烏克蘭基輔佩喬爾斯克區(Pecherskyi district)後,廢墟中的一張照片。(美聯社)

出於政治動機,俄羅斯切斷供給歐洲的能源,美國及歐盟則加強制裁俄羅斯能源產業。然而,能源之爭也具有了新的戰場意義,俄羅斯透過無人機及飛彈攻擊了烏克蘭的關鍵能源基礎設施,現在烏克蘭正在對俄羅斯採取類似的策略,烏克蘭的無人機瞄準俄羅斯西部各地的能源設施,破壞及擾亂俄羅斯煉油廠,並促使俄羅斯實施為期6個月的汽油出口禁令。戰爭時期,攻擊敵方補給線及後勤設施並不罕見,但這項戰略正成為這場戰爭的關鍵特徵,因為能源出口的收入是俄羅斯戰爭資金主要來源,烏克蘭已決定直接瞄準這個來源,藉此扭轉戰爭氣勢。

《外交政策》認為,這些攻擊很可能成為這場戰爭未來日益重要的特徵,特別是烏克蘭由於國內政治爭議及西方支持的延後而陷入困境。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向烏克蘭軍隊施壓,烏克蘭當局改變了戰略,將戰爭範圍擴大到俄羅斯本土深處,增加對俄羅斯當局的壓力。隨著烏克蘭增強無人機能力,這個因素可能成為2024年廣泛衝突的關鍵特徵。

中東衝突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之間的戰爭導致美國及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加劇,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胡塞組織(Houthis)攻擊過境紅海(Red Sea)的西方商船就明顯地表現出這種衝突。紅海承載全球石油出口量的14 %及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的8%,這些攻擊導致航運及貿易從紅海兩端的入境點轉移,導致經過曼德海峽(Bab el-Mandeb Strait)的貿易量減少64%,經過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的貿易量減少46%。

<cite>2024年1月10日,英軍在紅海發射飛彈攻擊葉門叛軍「胡塞武裝」。(美聯社)</cite>
2024年1月10日,英軍在紅海發射飛彈攻擊葉門叛軍「胡塞武裝」。(美聯社)

如果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戰爭或其他地區的衝突加劇,可能會影響其他重要的能源咽喉要道,例如占全球石油運輸及供應量約20%的波斯灣航道「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這將對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Qatar)在內的主要能源生產國及出口國產生重大影響,更不用說它對全球能源價格的影響及對世界各國廣泛造成的經濟影響。

南海及台灣

目前烏克蘭戰爭及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衝突正嚴重擾亂能源生產及運輸,而美國及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可能在未來進一步衝擊能源產業。南海也是全球能源供應的主要咽喉要道,占全球石油運輸量的20%。美國及中國之間在南海的緊張局勢升級,促使菲律賓與美國合作,為南海能源勘探提供經濟支持及安全支持。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針對台灣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能源,台灣97%的能源依賴進口,這些供應可能容易受到中國潛在的干擾,無論是透過封鎖,或者透過經濟手段及外交手段支持的法律壓力及政治壓力。由於中國軍事干預或徹底封鎖台灣的限制仍然相當高,預計中國將在台灣海峽周圍採取灰色地帶策略,或增加與對中國更友好的台灣能源供應國(例如俄羅斯或卡達)的外交接觸。

<cite>2024年3月5日,菲律賓補給船「Unaizah May 4」試圖南海的第二托馬斯淺灘(中國稱「仁愛礁」)時遭兩艘中國海警以水砲驅離。(美聯社)</cite>
2024年3月5日,菲律賓補給船「Unaizah May 4」試圖南海的第二托馬斯淺灘(中國稱「仁愛礁」)時遭兩艘中國海警以水砲驅離。(美聯社)

《外交政策》指出,能源已與這3個地緣政治危險地區緊密相連,並經歷為了資源勘探及開採而起的攻擊及爭奪所造成的破壞。然而,能源產業也透過外交,以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塑造這些衝突,舉例來說,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能源豐富的海灣國家都擔任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的調解者,利用其與烏克蘭及俄羅斯的能源經濟關係及外交關係來談判協議。卡達也是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的主要調解者,而中國最近調解了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外交正常化協議,這2個國家都是中國主要的能源供應國。

《外交政策》指出,這些事態發展表明,能源產業將越來越受到這些地緣政治危險地區影響,但各個參與者也可以為外交努力提供更多動力,尤其是不結盟的能源生產國。能源貿易的相互關聯性既是軍事弱點,也是潛在的和平機會。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