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熱危害恐傷腎

在全球暖化加劇的情況下,熱暴露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急性腎臟傷害事件,台灣的環境高溫且潮濕,農民、戶外工作是高危險群。近期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楊孝友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炎熱氣候可能造成農民、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危險性增加。若出現頭暈、頭痛、想吐、肚子痛等,為熱傷害前兆,提醒戶外工作需要補充水分,避免因脫水造成腎臟傷害,可補充含電解質的水,避免含糖飲料,喝含糖飲料對腎臟的傷害反而更大。

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最早被報告於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氣候潮濕高熱,造成許多農民年輕很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受到國際重視。並針對農民的熱危害提出改善計畫。臺灣氣候環境潮濕炎熱,有腎臟病的人很多,是否跟全球暖化氣候炎熱有關,值得大家注意。

檢資料後發現,農民非因高血壓、糖尿病造成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危險性比一般民眾高出五成,且有五分之一農民有慢性脫水現象。研究發表於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透過全國健檢資料分析也發現,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溫度上升影響,增加慢性腎臟病危險。研究發表於國際環境健康研究期刊。

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因人而異,戶外工作者、老年人、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是高危險群,原因與身體對熱調節能力下降、核心體溫上升比較快有關。核心體溫是我們體內的溫度,會受到大腦下視丘調節。中老年人或糖尿病患因為神經調節的能力較慢。需注意的是,懷孕中的女性因生理變化,身體熱調節能力也會下降。在團隊過去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結果顯示,懷孕第三孕期 (七至九個月) 暴露極端高溫會增加早產、死產、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更需要注意熱危害的預防。

研究提醒民眾於即將到來的夏季須注意熱危害的預防,避免在大太陽下工作過久,並多補充水分。雇主對於未曾於高氣溫環境下作業之新進勞工,第一天在大太陽下工作時間不要過長,可用一週的時間逐步調整熱暴露時間,提供勞工生理熱適應。營建工人、農民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腎臟檢查,以有效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