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鋰礦在中國赤峰 內蒙古誓言打造「綠色鋰都」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正加快鋰礦資源勘探開發,當地赤峰市維拉斯托鋰多金屬礦是中國北方首次發現的大型鋰多金屬礦床。據悉,內蒙古探明鋰礦資源總礦石量約 6.2 億噸,折碳酸鋰當量 741 萬噸,約佔全國的 32%,佔世界的 5.5%;2023 年鋰產業鏈達到產值人民幣 165 億元。

《內蒙古日報》報導,赤峰市打算將自身建設「綠色鋰都 · 智造之都」,這一戰略佈局恰逢其時,令人期待。

在克什克騰旗白音查干蘇木朱日和嘎查,內蒙古維拉斯托礦業有限公司鋰多金屬礦 8000 噸 / 日鋰選廠專案正在建設當中。

克什克騰旗政協主席王義君表示,該專案在 4 月底啟動,並指維拉斯托鋰多金屬礦是全球最大鋰雲母礦、亞洲最大硬岩型鋰礦、長江以北最大單體錫礦,總礦石量約 5.5 億噸,氧化鋰 260 萬噸,遠景儲量達 500 萬噸。

“鋰資源—碳酸鋰—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 是赤峰充分利用雲銅、金通等百萬噸銅冶鍊副產品硫酸和克什克騰旗鋰雲母礦資源謀劃構建的全產業鏈,而有模式更要有園區落地。

根據今年 5 月中公佈的《內蒙古自治區鋰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加速鋰礦資源探勘開發、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產業群聚產業鏈建置、促進數位化發展、提升綠色化水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六面向發展重點措施。

《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構內蒙古全區鋰產業鏈,鋰精礦產能達 5 萬噸 / 年(折碳酸鋰當量),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52 萬噸 / 年,負極材料 176.4 萬噸 / 年,電解液 3 萬噸 / 年,隔板 15 億平方公尺 / 年,電池 29GWh / 年,鋰產業鏈產值達人民幣 700 億元。

另根據《赤峰高新區衝刺 2000 億園區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 年)》,赤峰市東山產業園將打造鋰電池生態產業園,按照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策劃 9 個專案,總投資 220 億元,預計在明年底建成投產。

產業鏈上游為鋰礦採選項目,維拉斯托礦業鋰多金屬礦 8000 噸 / 日鋰選廠建設專案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 23 億元以上,凈利約 11 億元,稅收約 9 億元,新增職缺 500 份。

產業鏈中游為鋰冶鍊專案,主要產品為碳酸鋰,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 100 億元,稅收 6 億元,產業鏈下游則規劃 7 個專案,包含基礎鋰鹽、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鋰電池製造、組合電池和公共儲能電站專案、充換電站專案、新能源電站開發專案。

行動方案中也指出,赤峰將按「八基地、一中心」的建設目標,將當地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碳酸鋰基地、國內最大負極材料基地、國內重要的鋰電解液、鋰電池及鋰電儲能應用基地以及「向北向海」的鋰產品貿易中心, 實現鋰電產業集中化、綠色製造低碳化、智慧製造數位化、產業發展迴圈化、科研創新常態化、綠色發展公開化的「綠色鋰都」目標。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