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陷危機】中東國家擁石油巨富 難脫氣候災難日益嚴重

沙烏地阿拉伯,乾旱氣候和荒蕪地表下蘊藏石油財富,被稱為「石油王國」/擷自網路
沙烏地阿拉伯,乾旱氣候和荒蕪地表下蘊藏石油財富,被稱為「石油王國」/擷自網路

壹、中東鄰接亞歐非三洲及五海,石油年產量占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
中東接鄰三洲, 即亞、歐、非三大洲,瀕臨五海即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及阿拉伯海。中東一般指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特、敘利亞、巴勒斯坦、阿聯、葉門、土耳其和賽普勒斯,共17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為西亞。其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實際領導者)及阿聯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科威特的國土面積僅有1.7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豐富的石油儲量,使得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國,一直享有「海灣明珠」之稱。

中東接鄰亞、歐、非等3洲,瀕臨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及阿拉伯海等5海。(圖/維基) 
<br />
中東接鄰亞、歐、非等3洲,瀕臨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及阿拉伯海等5海。(圖/維基)

中東接鄰亞、歐、非等3洲,瀕臨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及阿拉伯海等5海。(圖/維基)

1991年海灣戰爭或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拉克為了阻擋聯軍進攻採取極端化的「放火燒油」措施,打開艾哈邁迪港、法奧港的海島輸油管,將原油傾瀉到大海,此外還有數艘大型油輪被多國部隊擊沉,大量原油流入大海,730口油井被點燃,大火延燒10個月,讓沙漠變成火海,至少燒掉10億桶原油。在科威特境內的1,300多口油井當中,就有700餘口油井被點燃,每天燒掉約71萬噸石油,相當於全世界每天產量的12%,每相距300公尺左右就有一口井在熊熊噴火,濃煙滾滾,直至1991年11月6日火勢才正式熄滅,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高達150萬噸,油井劇烈燃燒每天產生的煙塵約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約24,000噸。據估算科威特油井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3~1.4億噸,不僅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也造成生態環境的毀滅性災難。
2015年中東國家石油出口收入占全球的41.3%,約合3,250億美元。沙特、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伊朗和阿曼是2015年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OPEC的石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38%、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71.8%。沙烏地阿拉伯地表沙漠廣佈,北部有大內夫得沙漠,面積約為5.7萬平方公尺,南部有魯卜哈利沙漠,幾乎覆蓋整個沙烏地阿拉伯的南部地區,面積約為65萬平方公尺,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約363億噸,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6%,居世界第2位,天然氣儲量約為8.2萬億立方公尺,居世界第6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由23個石油出口國共同組成,每月在維也納舉行會議,以決定將多少原油提供到市場上。OPEC 2022年7月月報顯示,2022年6月總產量為每日2,871.6桶。

1991年海灣戰爭,科威特7百口油井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火燒10個月。(圖/buzamil0推特)
1991年海灣戰爭,科威特7百口油井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火燒10個月。(圖/buzamil0推特)

1991年海灣戰爭,科威特7百口油井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火燒10個月。(圖/buzamil0推特)

2018年杜拜酋長國的人口約為320萬人,石油儲量僅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5%,但經濟政策重心已從石油產業轉移多元化,帆船飯店是杜拜的標誌型建築。(圖/GLC)
2018年杜拜酋長國的人口約為320萬人,石油儲量僅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5%,但經濟政策重心已從石油產業轉移多元化,帆船飯店是杜拜的標誌型建築。(圖/GLC)

2018年杜拜酋長國的人口約為320萬人,石油儲量僅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5%,但經濟政策重心已從石油產業轉移多元化,帆船飯店是杜拜的標誌型建築。(圖/GLC)

貳、中東國家石化燃料繼續扮演世界經濟要角,全球沸騰難有轉機
世界主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2021年10月29日宣布,將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並將對綠能經濟投資1,86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東沙國、阿聯與巴林,連同卡達及科威特,屬於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前十大的國家。由於能源類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主要的來源,產油國所宣示的這些承諾,並不代表中東能源大國將捨棄化石燃料,這些國家依然將化石燃料視為未來十年的關鍵能源供應來源。
2023年初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聲稱,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早在1970年代就凖確預測氣候變化將如何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包括埃克森美孚在內的公司通過銷售化石燃料,這些化石燃料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世界各地的大型石油化工跨國企業,都已紛紛表態支持能源綠色轉型,很多石化公司也在開發新能源方面投入巨資。由於目前全世界主要仍依賴石化能源發展經濟,以維持人類社會運行,目前石化能源公司仍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要角。2023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將在石油大國阿聯酋舉行,並提名該國石油公司董事長出任大會主席,可見世界石化公司目前仍擁有巨大影響力。
参、中東國家頻創歷史高溫記錄,居民即將面臨「超級極端」天氣
依賽普勒斯氣象與大氣中心科學家齊蒂斯(George Zittis)2021年11月發表於《Nature》研究,中東及北非(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MENA)已是全球最炎熱且乾燥的地區,MENA恐在未來數10年內面臨60℃高溫,導致該地區將面臨週期性缺水、乾旱、死亡及無法種植農作物等問題。依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速度推算,至2100年MENA區內50%人口,大約6億居民將面臨「超級極端」的天氣並危及生命。過去數十年,由巴林和沙烏地、蘇丹(阿曼)及三酋長國(科威特、卡達和阿聯)所組成的波斯灣國家,暖化速度幾乎是其它地區的2倍,2022年夏天的最高溫比1979~1998年的峰值高約2.8°C,夏季最熱的幾個月幾已不適合居住。
伊拉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Volker Turk),於2023年8月10日表示,伊拉克氣溫上升及久旱的現象給全球「發出警訊」,全世界有5個國家最受氣候變遷效應影響,伊拉克是其中之一。伊拉克已經連續4個夏季遭受旱災,首都巴格達和國境最南端在內,氣溫已接近50℃,為避開高溫,工人凌晨4時就外出上班,7時轉向室內工作,上午9時準時下班。即使半夜開始工作,但空氣仍像蒸汽室一樣又熱又濕,許多工作者因無法選擇工時,紛紛不堪高溫昏倒;高溫也損害基礎設施,導致停電和水污染,當地病患因此暴增。
伊朗:氣象組織在2021年6月表示,伊朗南部和西部地區的降水量比往年減少50%~80%,氣溫上升約2~3℃。伊朗能源部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9月~2021年7月,伊朗主要流域的降水量大幅降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水文氣象學中心的數據也顯示,從2021年開始至3月份,伊朗的降水量遠低於過去40年的平均降水量,而2020年10月份是過去40年來最乾旱的一個月。2022年8月5日伊朗創下53℃高溫,成為2022年以來,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寫下伊朗歷史上8月份記錄最熱的一天;世界最高溫記錄是在1913年7月,美國加州死亡谷創下的56.7℃高溫。
科威特:擁有龐大石油收入的科威特,僅管大部分人都能過著高水平生活,不過也同樣必須努力適應熱浪;大多數科威特人避免外出,改為室內活動,前往購物商場、健身房等,而戶外幾乎空無一人。由於科威特人幾乎寸步不離冷氣,不接觸陽光,進而導致缺乏維生素D,不少人還超重。一名科威特大學環境科學助理教授坦言,他必須在日出前出門遛狗,避免狗腳掌遭燙傷。2023年7月6日,科威特即使在街道陰涼的溫度都達到53℃,而在地表處溫度甚至超過70℃。白天在高溫的炙烤下,無人敢外出,整個科威特首都像空城。
肆、中東國家近年頻遭嚴重森林火災肆虐
土耳其從2021年7月28日開始,因為天氣乾燥加上熱浪,許多城市紛紛遭森林火災襲擊,沿海強風更助長火勢,使得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危及到山坡上的居民。包含地中海度假城市安塔利亞(Antalya)、愛琴海度假城市博德魯姆(Bodrum)與穆拉(Muğla)在內共有38個城市受到大火波及,著火點超過250處,逾700名民眾受傷,影響居民超過2,000名。至2021年8月2日土耳其森林野火已延燒6天、波及35個省,發生129場森林野火,燒毀超過20萬公頃松林,至少奪走9條人命。2021年森林野火現象在地中海地區尤其明顯,極端高溫加上強風讓沿海國家受到強烈衝擊,包括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皆發生毀滅性森林大火,其餘包含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賽普勒斯、黎巴嫩等國家也都深受其害。2023年8月23日土耳其西北部恰納卡萊省(Çanakkale)附近山區卡亞代雷村(Kayadere village)再度爆發森林大火,由於當地刮強風,使火勢蔓延迅速,當局雖出動30架飛機灌救,火災仍呈增長趨勢。土耳其乃於8月23日連續第2天關閉繁忙的達達尼爾海峽,以幫助消防隊員取水用於撲滅野火。
伍、中東部份國家遭遇嚴重洪災
伊朗:2022年6月27日北部黑海地區,降下暴雨導致洪災,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伊朗德黑蘭省,至少35人死亡。南部法爾斯(Fars)省,也因山洪暴發逾22人死亡,洪災累計共造成近80人死亡、30人失蹤。伊朗農業部長Javad Sadatinejad指出,農業損失超過2億美元。2022年7月23日伊朗洪災,境內60個城市、140個城鎮和500多個村莊都遭到洪災影響,造成59人死亡及30人失蹤。
土耳其:2021年8月11日土耳其遭逢暴雨後,引發北部卡斯塔莫努省(Kastamonu)博茲庫特縣(Bozkurt)埃濟內溪(Ezine stream)山洪暴發。災害與應變管理署(AFAD)表示,大水奪走卡斯塔莫努省48人死亡;希諾普省(Sinop)、巴爾滕省(Bartin)分別有8人、1人喪生。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地帶素來炎熱乾旱,2022年1月21日竟罕見地下了幾場冰雹和大雪。黃沙之上覆蓋著冰雪,創造了歷史性雪景,罕見駱駝在銀白大地中奔馳的奇景。

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地帶素來炎熱乾旱,2022年1月21日竟罕見地下了幾場冰雹和大雪。/翻拍電視畫面
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地帶素來炎熱乾旱,2022年1月21日竟罕見地下了幾場冰雹和大雪。/翻拍電視畫面

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地帶素來炎熱乾旱,2022年1月21日竟罕見地下了幾場冰雹和大雪。/翻拍電視畫面

結論、石化能源仍在現今社會經濟扮演要角,持續加劇全球沸騰危機
由於目前全世界主要仍依賴石化能源發展經濟,以維持人類社會運行,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將在石油大國阿聯酋舉行,由該國石油公司董事長出任主席,可見石化公司繼續擁有巨大影響力。依世界銀行數據,中東沙國、阿聯與巴林,連同卡達及科威特,是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前十大的國家。人類不當生活模式,如燒煤、石油和天然氣,因而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已導致全球沸騰時代來臨,尤其美、歐、亞及中東更形成4個熱蓋(heat domes)現象,熱空氣滯留原地上下對流,引發極端乾旱、山火、洪災及劇烈風暴等災難,尤其中東近年更已飆至史無前例高溫,人類生活模式被迫改變,工人趕在清晨4點上班,上午9點下班。

2023年9月北非利比亞遭遇風暴丹尼爾毀滅性洪水侵襲,釀1萬餘人罹難/翻拍BBC畫面
<br />
2023年9月北非利比亞遭遇風暴丹尼爾毀滅性洪水侵襲,釀1萬餘人罹難/翻拍BBC畫面

2023年9月北非利比亞遭遇風暴丹尼爾毀滅性洪水侵襲,釀1萬餘人罹難/翻拍BBC畫面

哈佛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全球恐有近半數人口生活在每年至少1個月,處於危險高溫地區。英國《刺胳針地球健康》期刊,2021年7月發表研究指出,極端氣溫每年導致全球500萬人死亡。2023年9月11日極端降雨席捲地中海地區,北非利比亞遭遇風暴丹尼爾(Daniel)侵襲,東部地區受到毀滅性洪水打擊,至9月15日已超過1萬人罹難、1萬人失蹤。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全球永續研究所表示,現今全球極端氣候、生態破壞、資源枯竭以及人口激增等因素產生的綜合效應,非常可能引發世界文明的崩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2023年9月20日在世界氣候峰會警告,高溫對全球已產生可怕的影響,「人類已經打開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