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陷危機〉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表現,一直都落後在最差組
壹、全球沸騰惡化多國遭熱浪與風暴侵襲,巴黎奧運期間周邊最高溫將達40℃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2024年7月24日指出,22日全球平均地表氣溫達17.15℃,創史上最熱的一天。7月25日摩洛哥當地氣象總局表示,部分地區的氣溫達到48℃,造成致命熱浪,中部貝尼邁拉勒城(Beni Mellal)一天內有21人熱死。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7月22~28日間,因中暑送醫急救者達12,666人、共23人死亡,7月29日烈日把關東一帶熱到紫爆,埼玉、靜岡等6個地區,都被烤出逾40℃;2024年7月26日巴黎奧運開幕式在大雨中舉行,運動員和觀眾都被淋得渾身濕透,卻沒想到,法國氣象局對多數地區發布熱浪警告,巴黎及週邊地區的氣溫預計將升至35℃以上,法國南部可能飆至40℃。
2024年7月24日凱米颱風登陸台灣本島4個小時後出海,旺盛西南氣流挾豐沛水氣一波接一波,中南部因而下起致災性降雨。高雄市24座滯洪池都裝不下,德山街「日安地球」大樓地下室1~3樓被淹沒,約200汽車及600機車全泡水。交通部公路局指出,截至7月28日15:00,仍有11處道路受阻無法通行、2處道路單線雙向通行。農業部農糧署、畜牧司及漁業署的統計,截至7月28日11:00,農產及民間設施損失總額約達18億3,871萬元;7月24日中國從沿海到內陸同時出現多種極端氣候,迫使氣象、水利等單位自18:00起,接連發布暴雨、山洪、強對流、高溫及颱風等共5種氣象預警,可謂真陷入「水深火熱」恐怖中。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壽岳鄉岳林村,7月28日山崩,土石沖垮一棟民宿約有20人被困,並尋獲12具遺體;甘肅等地遭逢1961年以來最強區域性暴雨,湖南郴州資興市八面山鄉10個村子中有8個村子失聯。受到凱米颱風影響,7月31日北韓與中國接壤的新義州暴雨成災,淹沒4千多棟房屋。顯示全球沸騰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威脅人類生存不分國別之外,連同經濟也備受考驗。
開幕式為奧運史上首度全露天舉行,進行期間大雨持續不斷。圖/翻拍電視畫面
受凱米颱風影響北韓新義州爆發洪患,7月28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搭車探視災區。圖/you tube畫面
貳、我國CCPI 2024全球倒數第7,人均排碳量全球平均2倍以上
自2005年由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每年針對主要排放國的減碳政策加以評比,並邀請各國專家填寫專家問卷,為該國的國際與國內氣候政策共同評比,並已連續第19年發布各國的氣候保護績效(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報告,評比國家涵蓋全球90%以上的碳排放,是許多金融業者判斷永續投資方向的參考指標之一。CCPI依據4大指標,即包括:溫室氣體排放40%及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與氣候政策各20%,監測全球63個國家和歐盟27國的氣候績效。
2023年12月8日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上公布最新CCPI 2024排名,在受評比的63個國家中,前3名依然從缺,榜首維持丹麥;菲律賓、印度則擠進前10名。台灣下跌4名,位居第61,COP28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俄羅斯、美國同屬氣候績效「非常差」的後段班。我國CCPI排名自始即排名落後,國內民間專家、團體都相當關切,而環保署往年的回應,則從一開始的尊重評比結果,到指出評比「完全沒有考慮我國產業結構」而不具參考價值。長年以來環保或氣候團體很喜歡用這個指標攻擊政府,但這個指標確實難否認存有缺失。例如從全球前10大排碳大國來看,CCPI 2024印度之表現竟然可以名列前茅(形式第7名,實質第4名),甚至比很多歐洲國家或英國好,且印度設定2070年才淨零卻排名第7,較難令人理解。
参、2015年臺灣通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提出自願減量承諾願減量目標
從1995年COP1臺灣就開始關注氣候變遷問題,但減量目標一再往後延,排放量持續增加。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1995年台灣總二氧化碳排放、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每人每年用電量分別是全球最多的第24、36與25名;臺灣最早在1998年將2000年排放設為基準量,目標訂在2020年碳排放量回歸基準年2000年。2008年政黨二度輪替,但目標年延至2025年,到了2015年又將排放基準增加為比2000年多20%,目標變更為2025年減10%,2050年50%。
2015年馬政府公布「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並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自願減量承諾目標(NDC),以2005年為基準2020年排放要減少2%,2025年減10%,2030年目標在2023年初從-20%改為-24%,2050年零碳排放。惟2019年各項指標則往前為第22、19與12,顯示台灣的排放量與用量以超越全球平均的速度增加。台灣人口僅占全球0.31%,但2019年能源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均占全球0.76%。2019年12月10日發布「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0),來到第59名,全球倒數第3。2023年12月8日聯合國COP28在杜拜舉行,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4),台灣退步4名,排名第61名、倒數第7。
根據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2020年實際上僅比2005年減少1.25% 如何可能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減量目標?台灣自2015年即已通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並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自願減量承諾(NDC),惟法規缺乏確切執行期程,實踐、追蹤及考核等並非容易;且臺灣自提NDC過於寬鬆,短期內不需努力即可實現,與國際趨勢差距太大,對應越來越多開始認真減碳的國家,台灣仍以緩步前進,因而多年來氣候績效評估都落到接近谷底「非常差」的後段班。
蔡總統在2021年地球日宣布台灣將於2050年達淨零碳排,與「巴黎協議」要求相當吻合,惟過去20多年來,不分黨派的執政者持續擁抱3、40年前以高耗能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模式,非能源部門持續消耗60%以上進口能源,近年甚至消耗全台近70%能源。2022年底,太陽光電與風力僅分別提供3.7%與1.2%電力,不可能達到「2025年20%再生能源發電」目標。碳排的問題對台灣而言,影響比其它國家大,最主要我們現在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占比高達70~80%以上,而位恆春的核三廠一號機業於2024年7月27日正式停機除役,無疑將進一步增加我國碳排量。
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4),台灣排名第61,位居倒數第4。 (圖/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劉學聖照)
肆、負責氣候保護績效評比部分成員對臺灣的觀察評論
2023年12月9日CCPI 2024氣候保護績效評比台灣排名倒數第7,人均碳排、再生能源及減碳目標獲評「極差」。負責該評比的看守德國成員詹伯克(Jan Burck)表示,台灣是一個有趣的國家,直到2017年以前,GDP成長仍與溫室氣體排放量成正相關,代表經濟成長的來源都是依賴化石燃料成長,直到近幾年才出現改變,但目前台灣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將近13噸,在全球名列前茅,比中國高4噸, 比印度高11噸。 詹柏客說,單從二氧化碳排放來看,台灣的排放量很多,但已有漸漸在轉移,將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從25%提高到30%很好,卻仍然落後其它國家,「台灣的夥伴跟我說,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很困難,但如果每個國家都這麼說,那我們就無法前進。有些國家在單一指標上表現很好,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在所有指標中拿到『佳』或『非常好』,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走在防止氣候變遷,走向危險邊緣的正軌上。」CCPI的共同作者之一,新氣候研究所負責人霍恩(Niklas Höhne)補充說,CCPI 2024是第一次沒有任何國家在氣候政策指標有「好」表現,即使是氣候政策相對有企圖心的國家,例如丹麥,也自2022年10月大選後,氣候行動便近乎停擺,CCPI顯示美國也「仍未走上正軌」
伍、臺灣各界對氣候保護績效落後之看法
蔡總統在2016年提出「2025年20%再生能源發電」目標,2021年地球日更宣布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兩項「宣示」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與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所需要的改變相當接近,只是決心與行動遠遠趕不上「宣示」。2023年1月10日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課徵「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費」為主軸,希望以價制量降低排放,惟只靠修法與課徵稅費,施行8年結果證明並無濟減碳結果。略舉各界對氣候保護績效落後之觀點於下:
1. 台大大氣系退休教授:也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理事,2023年12月8日接受新頭殼專訪表示,雖然蔡總統在2016年提出「2025年20%再生能源發電」目標,2021年地球日更宣布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兩項「宣示」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與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所需要的改變相當接近,惟決心與行動遠遠趕不上宣示。徐光蓉教授表示,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才剛起步,至今仍有90%以上的能源來自煤、油和天然氣,「能源使用」除了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外,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變化幾乎一致,總能源消費持續上升,當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很難下降;2015年公布的自願減量目標(NDC)以2005年為基準,2020年排放減少2%,2025年減10%,2030年目標在2024年初從20%改為24%,2050年零碳排放,惟根據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2020年實際上僅比2005年減少1.25%,台灣工業部門持續消耗台灣60%以上進口能源,甚至近年比率還在增加中。
2.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2023年12月9日表示,國內化石燃料發電比例80%以上,比2010年時還高,她說,當別的國家開始運用再生能源減碳,我國的再生能源連填補「非核家園」造成的缺口都不夠,火力發電比例因此無法下降。政府致力輔導企業減碳,卻忽略自己提供的「髒電」是最大汙染源,只要電的問題解決,製造業碳排問題就解決大半。她說,徵收碳費就像是把政府做不好的責任轉嫁到企業身上。 吳怡玎認為,任何評比都有盲點,「重點是執政者有沒有真心誠意想減碳。」
3. 前台北市環保局局長: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直言,台灣從2008年起就被納入CCPI評估,這麼多年來還是後段班,政府多次抱怨指標不公,也曾放話要退出評比,但與其抱怨,不如設法求進步。台灣多年來始終位列此減碳國際評比的後段班,反映出我們在能源轉型與國家淨零工程的遲疑與躊躇不前,建議政府務實面對問題。他建議我國要制定「2050國家淨零轉型特別條例」,未來7年至少要編列台幣1兆元預算,投入國家氣候轉型的基礎建設,另外再生能源與零碳電力都要加速發展,且要提出節能措施,將未來每年的用電成長控制在2%以內。
陸、巴西總統魯拉強勢領導護林政策,讓氣候保護績效突飛猛進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占地700萬平方公里,橫跨南美洲巴西、玻利維亞及秘魯等9國,占世界雨林面積的50%,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近年亞馬遜森林火災的主因是農、牧工人和投機商非法濫伐和放火,亞馬遜雨林在2019年8月~2020年7月間,偵測大火記錄增加9.5%,創下12年來最高記錄。大火造成上千物種喪命,重創亞馬遜生物群系,估計2020年大火共釋放8.13噸溫室氣體。據巴西太空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2020年1~8月的大火事件,累計超過60,000筆,較2018年多出84%,是巴西雨林最嚴重的一年。巴西國家太空署表示,自2022年1月1日~9月18日衛星監測共發現75,592起火災,比2021年一整年的75,090起還多,已有好幾天的起火次數超越2019年8月10日烈火日(Day of Fire)。當時農民合作推動一項計畫,在北部巴拉州(Para)大量焚燒被砍伐下來的雨林,濃煙蔽日,一路飄到2,500公里外的聖保羅,全球紛紛譴責當地燒掉地球最重要資源之一的行為。
全球近年氣候暖化加劇導致各國紛紛追求減碳,而亞馬遜叢林的保育問題也受到高度重視,2022年11月17日巴西候任總統魯拉( Luiz In á cio Lula da Silva )出席COP27受熱烈歡迎,矢言打擊亞馬遜森林砍伐,爭取主辦202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魯拉曾在2003~2010年擔任過巴西總統,在2022年10月大選擊敗波索納洛再度執政。
2019年8月20日亞馬遜森林被木材業者與農夫焚燒森林後的景象。圖為
民眾在聖保羅市2019年8月21日下午拍到的影像[24](照片拍攝者:Schmuziger/Twitter)
2023年8月巴西太空機構的近期觀察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已降至6年來的最低,2023年上半年森林流失面積減少了1/3,象徵魯拉總統的護林政策有正面成效。2023年9月14日巴西總統魯拉簽署「未來燃料」(Combustível do Futuro)計畫法案,並指出生質燃料生產和全球正在推廣的能源轉型,對巴西來說是一個「獨特的」機會,巴西之於可再生燃料,將如同中東之於石油。魯拉表示,巴西不會枯等富裕國家為環境問題提供1,000億美元,將自行解決國家問題。他召集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建議將生質柴油混在柴油中的比例從12%提高至13%或14%。巴西礦業和能源部長席維拉(Alexandre Silveira)指出,「未來燃料」計畫結合5個主軸,以利能源矩陣的脫碳,並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舉措包括將乙醇混在汽油中的法定限制,從目前的27.5%提高到30%。而隨著永續航空燃料(SAF)逐步使用,2027~2037年間,巴西航空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減少10%。巴西政府的目的,是在亞馬遜州進行石油勘探問題熱議同時,證明巴西致力於實現能源轉型和應對全球暖化。
2023年12月1日魯拉於COP28演說稱,過去一年改變環境政策,亞馬遜森林砍伐減少,氣候保護績效表現相當亮眼,躍升15名,排名第23,也是目前全球再生能源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占80%。巴西在總統魯拉積極推行氣候政策,在減少伐林與森林退化特別有成,與2022年同期相比,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已降低50%。
2024年7月16日魯拉抵達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巴西將在氣候問題上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承諾到2030年實現亞馬遜地區的森林零砍伐,並稱能源和氣候轉型是巴西的優先事項,巴西是一個可再生能源生產趨勢強勁的國家,目前近87 %的電力使用可再生能源,巴西擁有50 %的可再生能源矩陣,而世界其他地區為15 %,能源轉型和氣候轉型是巴西政府的優先事項,也是歐盟感興趣的主題。
巴西總統魯拉在第3任政府的首次部長級會議,強調行政機關與國會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性,將與國會建立他政治生涯中最好的關係。(圖/巴西政府網站)
結論
全球沸騰導致各國極端氣候災難越發嚴峻,多數國家正陷入「水深火熱」中,並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目前人類並無有效減碳之趨勢下,氣候災難恐越來越難避免。我國執行綠能效率,2022年底太陽光電與風力僅分別提供3.7%與1.2%電力,不可能達到「2025年20%再生能源發電」目標,2023年12月8日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公布,第19年監測全球63個國家和歐盟27國之氣候保護績效報告,台灣位居第61,如同以往仍排在「非常差」的後段班,顯示我國過去19年來對氣候保護政策欠缺執行功效。
2022年10月巴西總統魯拉再度執政,2023年上半年森林流失面積已減少1/3,顯示魯拉總統的護林政策有正面成效。在魯拉總統的強勢積極推行氣候政策,特別在減少伐林與防止森林退化有成,與2022年同期相比,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已降低50%,且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占80%,因此氣候保護績效躍升15名,足供我國參考借鏡。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