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陷危機〉近20年極端天氣更頻繁、更具破壞性,導致逾57萬人喪命

〈全球沸騰陷危機〉近20年極端天氣更頻繁、更具破壞性,導致逾57萬人喪命
〈全球沸騰陷危機〉近20年極端天氣更頻繁、更具破壞性,導致逾57萬人喪命


壹、全球沸騰加劇,導致日本富士山初冠雪,創130年最晚記錄
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7月22日全球均溫為17.16℃,創1940年有監測資料以來新高記錄,更連續13個月創新高,2023年7月~2024年6月,全球均溫比工業化前高出1.64℃。2024年9月受到亞熱帶噴射氣流位置比例年偏北的影響,導致日本上空吹溫暖的南風,氣溫也比預測值高。依據日本氣象廳9月,在近1,500個地點觀測到出現35℃以上高溫的「猛暑日」。造成10月儘管入秋逐漸降溫,但氣溫仍高於平均值,2024年6~8月的平均氣溫比歷年高出1.76℃,是觀測史上最熱的夏天。
日本甲府地方氣象台位於山梨縣甲府市,距離富士山頂約40公里,每年在秋冬交替之際,由氣象台的員工透過肉眼觀測富士山頂是否出現「初冠雪」(一年中過了夏季最高溫後,山頂首度因積雪變白)。富士山的山頂積雪平均在每年10月2日開始成形,最早的「初冠雪」記錄是2008年的8月9日,2022年初冠雪在9月30日、2023年則在10月5日。而2024年10月26日日本富士山遲未冠雪,打破1894年開始觀測以來的最晚記錄,在此之前最晚初冠雪記錄是1955年和2016年,都是10月26日。2024年10月28日甲府地方氣象台官員勝田豐(Yutaka Katsuta)指稱,這是因為2024年異常高溫炎熱,比起歷年均溫還高的氣溫仍在持續中,才會造成富士山直到2024年10月底仍未出現初冠雪。勝田豐稱:「今年夏天氣溫高,並持續到9月,阻止帶來降雪的冷空氣。」他同意氣候變遷對富士延遲山頂積雪成形,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富士山的山頂積雪平均在每年10月2日開始成形,最早的「初冠雪」記錄是2008年的8月9日,2024年直到10月26日仍未見山頂積雪,創130年最晚降雪記錄。(圖/截自電視畫面)

貳、過去20年全球10大天災,造成超過57萬人喪命,是全球暖化惹的禍
歐新社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團隊分析1951~2020年共70年期間,全球海水表面溫度、近海面海風風速及波高等大數據發現,3項重要海洋物理量均呈明顯持續上升趨勢,當全球海洋表面溫度超過70年平均值1℃,全球平均海風風速將增加0.8m/s,波高提高0.5m,間接使全球平均波浪能上升32.8kW/m。據NOAA數據顯示,2024年4月60°N~60°S無冰區域,海洋溫度創歷史新高,全球海面溫度達21.14℃。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使大氣中熱量無法散發到太空,並轉由海洋吸收。當海水熱量與水分被傳導到大氣中,就會提供給熱帶氣旋大量能量,各種熱帶風暴因而變多又變強。
為瞭解氣候變遷如何加劇全球極端天氣的歸因科學(attribution science)創立20周年來,通過新方法科學家可以更快比對有無氣候變遷下的天氣型態,了解溫室氣體對風暴、熱浪、洪水或乾旱的影響程度。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回顧自2004年以來最致命的天氣災害,過去20年全球10大天災,共造成超過57萬人命,其中,索馬利亞乾旱奪25萬人命,歐洲熱浪2年奪9萬人命,都和氣候變遷惡化相關。略舉數例說明如下:
如2021年7月14日在西歐國家比利時、德國、荷蘭、盧森堡和瑞士於發生洪水,導致多條河流決堤,造成的損失最為慘重,當地的阿爾河河水上漲,並造成德國嚴重洪災至少185人死亡;2022年非洲之角,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及肯亞3個國家,遭逢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索馬利亞數萬名兒童、因為營養不良而就醫,至於肯亞,以畜牧業維生的馬賽族,因為乾旱太嚴峻,小牛餓死而成牛也虛弱到快走不動,只好以低價賣掉心愛的牛。2023年熱帶風暴丹尼爾(Tropical Storm Daniel),成為史上最強大的地中海熱帶氣旋,對利比亞造成估計約奪2萬條人命。2024年9月26日晚間颶風海倫或稱海倫妮(Hurricane Helene),以時速225公里/小時、四級強度登陸佛州,成為大彎地區史上最強颶風,重創美國東南部數個州,造成逾230人死亡,成為本世紀以來襲擊美國本土第2致命的風暴,是2005年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造成1,392人命後,在美國本土奪走最多人命的颶風。

2023年9月11日利比亞德納,山洪暴發造成家園毀損流失。(圖/翻拍電視畫面)

参、熱帶風暴生成提前且延後,風暴季節更長、災難更持久與嚴重
2024年7月3日席捲加勒比海和美國中南部的颶風貝羅(Beryl),造成逾50人死亡。以往颶風都在8月中才出現,貝羅成為大西洋史上最早生成的5級颶風,氣象科學家咸認與海溫異常、海洋熱含量高於平均值有關。2024年10月「潭美」颱風重創菲律賓,引發洪水和土石流,釀成上百人死亡,小鎮塔里薩伊更是遭受空前浩劫,全鎮被土石埋沒。2024年10月29日起西班牙東、南部連續遭暴雨侵襲導致洪災,馬加拉(Malaga)到瓦倫西亞(Valencia)淪為災區。西班牙東部毀滅性洪災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逾158人、數十人失踪,可能是歐洲50多年來最嚴重的風暴相關災害。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發布報告,指出這些天災,其實都是全球暖化惹的禍。

2024年10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南部阿爾拜省波蘭吉鎮遭熱帶風暴「潭美」襲擊,引發洪水和土石流,釀成上百人死亡,小鎮塔里薩伊全鎮被土石埋沒。(圖/電視畫面)

肆、我國史上首個10月底登臺「大眼颱」,半徑達320公里的強颱康芮颱風
由於海溫上升,太平洋颱風生成緯度愈來愈高,且壽命增長並向北擴展,導致侵襲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的頻率增加,而侵襲台灣的颱風季節從夏季可能延至秋末,強度可能增強,對臺灣造成更嚴峻的致災風險。颱風康芮2024年10月30日08:00轉為「大眼颱」強度颱風,受微弱大陸高壓主導,颱風往台灣方向而來,導致自1958年,近67年來最晚以「強颱姿態」登陸台灣,暴風半徑達到320公里最大強颱,2024年10月31日13:40颱風從台東成功登陸,為台灣史上首個10月下旬登陸的強烈颱風,所幸中心僅停留台灣約5小時即脫離本島,且颱風中心通過台灣的過程中,受中央山脈破壞分裂過山,強度、暴風圈都快速縮小,於5小時後從雲林麥寮出海,減弱為中度颱風。而颱風康芮也成為自1958年以來,最晚以「強颱姿態」登陸台灣的颱風。台東縣蘭嶼、綠島與豐濱颳起超過17級以上的陣風;而花蓮天祥、宜蘭鴛鴦湖也降下逾1,200毫米的雨量,山區最大總雨量達1,203.5毫米。
康芮颱風的強勁風勢,為全台帶來不少災情,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資料,共造成2死、515人傷,近7,000件災情。台北市街頭路樹倒、鐵皮飛,停在路邊的車輛首當其衝遭殃,甚至有大樹壓垮電線桿,砸中路過騎士後傷重不治。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至11月1日14:30,總計全台受災學校和館所達327間,其中包括一間社教館所,初估總受損金額達新台幣1億1202萬。最強高達12級陣風強襲下,雲林來不及採收的稻米、玉米全區倒伏,即便有防風網的青椒也造成農損慘重。農業部彙整各縣市政府查報資料,截至11月1日17:00,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達2億7,739萬元。

2024年10月31日下午康芮颱風從台東成功登陸,成台灣史上首個10月下旬登陸的強颱,登陸當晚18:40由雲林縣麥寮鄉出海,中心僅5小時就離開台灣本島。(圖/中央氣象署)

2024年10月30日05:30發佈陸警,是自2008年以來,再次出現一年有3個颱風登陸台灣,11月1日14:30氣象署正式解除康芮颱風警報。(圖/氣象署)

強烈颱風康芮中心受中央山脈破壞分裂過山,強度、暴風圈都快速縮小,於10月31日18:40從雲林麥寮出海,減弱為中度颱風。(圖/氣象署)

肆、2024年10月底西班牙嚴重洪災,成為歐洲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難
2024年10月29日,西班牙東部的瓦倫西亞(Valencia)及週邊地區暴雨成災,部分地區甚至在8小時內就達到相當於1年的降雨量,成為西班牙近代史上最嚴重的洪災,截至2024年11月1日為止,死亡人數已逾158人,成為歐洲50多年來,最嚴重的風暴災害。氣象學家表示,氣候變遷正在使此類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更具破壞性。有居民指控當局,在事前預警、派遣救援隊方面過於緩慢:「如果及時警告,這些人就不會死」;派波爾塔鎮(Paiporta)鎮長阿爾巴特(Maribel Albalat)也痛批,居民們根本沒有收到迫在眉睫的洪水警告,光是她所在的城鎮就有62人罹難:「很多老人待在家裡,還有人去取車,這是陷阱。」西班牙官方坦言失蹤者「不少」,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在訪視災區時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可能拯救生命;皇家馬德里球隊(Real Madrid)宣布捐贈100萬歐元(約台幣3,400多萬元)。

2024年10月29日西班牙東部暴雨成災,死亡人數逾158人,成為歐洲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難。(圖/截自you tube畫面)

結語
據NOAA數據顯示,2024年4月60°N~60°S無冰區域,海洋溫度達21.14℃創歷史新高,因此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主要造成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使大氣中熱量無法散發到太空,並轉由海洋吸收。當海水熱量與水分被傳導到大氣中,就會提供給熱帶氣旋大量能量,各種熱帶風暴因而變多又變強。
2024年7月3日席捲加勒比海和美國中南部的颶風貝羅,以往颶風都在8月中才出現,貝羅成為大西洋史上最早生成的5級颶風,並造成逾50人死亡;2024年10月29日西班牙遭遇暴雨侵襲、導致嚴重山洪,甚至有地區在短短1天內下了原先一整年的雨量、造成超過50年來最慘的天災,造成死亡人數逾158人,成為歐洲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難; 2024年10月30日「大眼颱」強颱,受微弱大陸高壓主導,往台灣方向移動,導致自1958年近67年來最晚以「強颱姿態」登陸台灣,暴風半徑達到320公里最大強颱。氣象科學家咸認上述這些天氣事件與海溫異常、海洋熱含量高於平均值難脫關係,氣候變遷正在使此類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更具破壞性。惟氣象單位在事前預警、政府單位派遣救援隊方面過於緩慢:「如果及時警告,這些人就不會死」,但目前極端天氣災難預報技術,顯然不夠了解全球沸騰造成極端天氣之物理機制,使得災難在事前預警過於緩慢與欠準確,如果預報能及時警告,就不會造成大量冤枉死亡人命。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