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牛氣沖天,投資者憂喜參半!《經濟學人》剖析泡沫出現的跡象

近日人工智慧科技股帶動各國股市狂飆,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的價值在短短數個月內上漲超過1兆美元(約新台幣31.7兆元)。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面對這個情況,投資者很高興,但也很緊張,擔憂「泡沫」(bubble)將出現。

過去10年的共識是通貨膨脹已消失,低息資金將繼續存在,看起來就像以前金融狂熱的集體思維一樣可笑。因此,盛衰消長即將出現轉變,從繁榮到懷疑,從冒險到囤積現金,從貪婪到恐懼,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美國股市的低谷出現在2022年10月,不到18個月後,各國股市又回到歷史高點,美國股市的表現尤其讓人瞠目結舌,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在過去19周裡,有16周上漲。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價值在數個月內上漲超過1兆美元。對於那些將先前的狂熱歸咎於近零利率的人來說,這個情況讓人困惑,每次有關市場的討論都會提出同一個問題:這是泡沫嗎?

<cite>人工智慧走紅,輝達(Nvidia)股價也受惠開紅盤。(美聯社)</cite>
人工智慧走紅,輝達(Nvidia)股價也受惠開紅盤。(美聯社)

對於許多人來說,腦海中浮現的相似之處是1990年代末網路泡沫膨脹的時期。當時與現在一樣,新技術承諾將大幅提高生產力及利潤,1990年代看漲行情的人認為,電信的進步將改變世界,並催生新一代企業巨擘,這一點正確。

然而,許多人最終還是慘賠,即使他們押注於那些後來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典型的例子是思科(Cisco),它和輝達一樣,該公司讓硬體對於新技術時代至關重要。儘管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思科的淨利潤為128億美元(約新台幣4061億元),高於2000年的44億美元(約新台幣1396億元),但那些在2000年3月高峰時購買股票並至今仍持有股票的人已遭受的實際損失接近66%。

因此,思科闡釋「泡沫」的決定性特徵:當投資者以完全不受供需或未來現金流等經濟基本面影響的價格購買資產,資產就會膨脹,資產「價值」的問題已經被拋在腦後。重要的是,它未來能否以更高的價格賣出,這反過來又取決於投機狂潮能吸引多少人、狂潮能持續多久,換句話說,一切取決於投資人變得多麼瘋狂。

<cite>2024年1月,日本股市從3萬3千點飆上3萬6千點,創下33年來的新高。(美聯社)</cite>
2024年1月,日本股市從3萬3千點飆上3萬6千點,創下33年來的新高。(美聯社)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好消息是這種狂熱距今仍有一段距離,美國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研究人員分析標準普爾500指數前十大股票的估值,大部分的人工智慧炒作都是圍繞著這些股票,其價格平均是來年預期收益的25倍,因此價格偏高。但比去年便宜,比起網路泡沫顛峰時期(當時的本益比是43倍),還算便宜。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對基金經理人最新一個月的調查發現,他們比近2年更樂觀,但從長期標準來看,他們並非特別樂觀。他們的平均現金持有量很低,但也不是極端低,這意味著他們並沒有傾盡全力湧入市場,也不像1990年代末那樣為了預期暴跌而囤積現金。散戶通常是泡沫最後階段也是最危險階段的持有者,但2021年散戶投資者蜂擁搶購科技基金及迷因股的情況並未重演。

《經濟學人》指出,如果事情發生讓人欣喜的轉變,一個強烈的訊號是,迄今為止集中在數支大型股的收益將在市場上更廣泛傳播。過去數個月,美國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Amazon)、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微軟(Microsoft)、輝達等4家公司主導美國股市,它們讓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其他496支股票望塵莫及。如果投資人真的開始把謹慎拋在腦後,預計他們將開始押注風險更高的小企業與巨擘,尤其是那些設法將「人工智慧」塞到年報裡的企業。

《經濟學人》認為一個必然結果是,首次公開發行(IPO)最終應該會開始湧動。1999年及2021年,這種情況開始發生,尋求資本的公司老闆難以抗拒股價上漲及熱情高漲的投資者。當前牛市其中一個讓人費解的特點是,它是在IPO荒期間發生。國際顧問公司安永(EY)估計,2023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僅籌集230億美元(約新台幣7298億元),而2021年為156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9499億元)。

<cite>近日人工智慧科技股帶動各國股市狂飆。(美聯社)</cite>
近日人工智慧科技股帶動各國股市狂飆。(美聯社)

在欣欣向榮的市場中,人們很難維持冷靜的頭腦。類似的危險讓專業的資金管理者感到困擾,當年網路泡沫達到巔峰時,20世紀極受尊敬的避險基金經理人羅伯森(Julian Robertson)堅決拒絕購買科技股,他的投資者最終反抗並撤回資金,迫使他的基金在崩盤即將開始時關閉。因此,泡沫即將破裂的另一個跡象是,市場上一些悲觀的聲音被激發。

投資人似乎還沒有足夠的興奮情緒支持這一切發生,但與2021年一樣,更便宜的貸款可能促使他們這麼做。貸款人正將資金投入於高風險的高收益企業借款人,從而縮小支付的高於政府債務收益率的利差。美國聯準會官員(Federal Reserve)將在20日開會,任何關於即將降息的暗示都可能正是投資人期待的那種興奮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