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植物診療師法》草案送立院審議 農業部推證照制度10年選才3千人

行政院院會今(21)日通過由農業部所擬具《植物診療師法》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未來將透過國家證照考試選才,建立植物診療師制度。專業植物診療師將可從田間生產端提供植物病蟲害診斷鑑定,有害生物監測調查及防治,提供公私部門相關服務。農業部表示,臺灣是全球第一個制定「植物診療師」專法的國家,推估未來證照制度上路,十年可有3千名植物診療師執業。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植物病蟲害相改變,農民已難憑過去經驗防治,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安全要求則日益提升,農業部因此研擬訂定專法,建立植物診療師的專業制度,提供農業現場即時客製化輔導,穩定作物生產,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以維護自然生態永續發展。

行政院《植物診療師法》草案明訂以國家考試選才,建立植物診療師專業人員證照制度;植物診療師進行診斷、監測、防治等執業範圍,一處登記、全國執業;課以植物診療師義務,若發現未有發生紀錄的有害生物,應在24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以及遵從主管機關指揮植物疫病蟲害防治等。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副署長杜麗華表示,未來法案通過,植物診療師可提供農民作物健康診療服務;不得販售農藥,不會與農藥管理人員競合,反而農藥販售業者可聘用植物診療師提升專業服務;也不影響林業、園藝、農藝技師執業權利;草案並獲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醫師團體的支持立法。

在正式立法之前,防檢署過去透過推動儲備植物醫師進駐農村示範計畫,已培養約100名儲備植物醫師在農會、合作社、植物教學醫院等農業生產第一線提供專業服務;包括南部地區111年曾因粉蝨傳播病毒導致番茄發生俗稱「瘋欉」的嚴重捲葉病毒病,即靠儲備植物醫師們共同診斷防治下,疫情獲得控制。

杜麗華表示,農會、農企業、種苗業、農藥業及有機農產品販售通路等,均有「植物診療師」專業人力上的需求,國內短中期5、6年內約有800至1,000名的植物診療師需求;國內農學院每年相關科系畢業生約300人,評估未來證照制度上路,十年可培育出3,000名植物診療師,但過去計劃儲備植物醫師未來也須通過國家考試才能成為植物診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