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全支付鋪天蓋地上線,從店頭,一路攻占到街頭

即將在9月1日上線的全支付,從申請到開業,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全聯如何做到成為全民的支付工具,更要成為台灣電支的領頭羊?

全聯福利中心旗下電子支付「全支付」將於9月1日正式上線。在這場全聯跨足電支市場的首秀,就與140個通路合作、串連全台10萬據點,使用場合全台遍地開花,未來更將與擁有1萬個據點的全家便利商店全盈+PAY打造「全全聯手」。

身為電支市場後進者,全聯到底有哪些優勢?如何全台布局?與全家合作的「十萬換一萬」看似吃虧,背後又隱藏什麼商戰策略?

從校園、棒球場到夜市,未來攤販都能刷全支付

電支能否成功落地,合作廠商與通路的應用是否夠廣,最是關鍵。

全聯一出手,就打通140個品牌、全台10萬個據點,範圍涵蓋連鎖餐飲、百貨、遊樂園、手搖飲、電影院、交通、商圈、夜市…等。

一般大眾比較沒想到的使用空間場域,全聯也都布局搶下,例如鎖定大學,淡江大學全校園都納入全支付使用場域;或是運動比賽地點,例如桃園樂天棒球場。打造出和過往「全聯以女性、長輩消費者居多」截然不同的使用想像。

未來全支付還會將側重交通、夜市等合作夥伴,補強生活機能通路,更會透過全支付行銷業務部門的「地面部隊」,直接深入各大商圈與夜市,讓電支使用場合,從消費者目前習慣的店頭,進一步攻進街頭,未來連攤販都能刷全支付。

這次轉戰電子支付,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也做了先虧本的準備。以全聯PX PAY會員數830萬,移轉至全支付贈送50元,前期粗估就要燒掉五億元,不過就像當年剛接手全聯時的「2%鐵律」,淨利只抓2%,售價比別人便宜20%,當門市據點愈來愈多、規模愈來愈大後,終能轉虧為盈。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蘇義傑攝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蘇義傑攝

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解答,前期無疑是全聯PX APY既有的830萬名會員移轉;其次,PX PAY每年發出的點數逾十億,兌換率超過六成。目前累積830萬人中,又有超過一半的活躍會員,每年為全聯帶來600億元的銷售額,約占整體營業額三分之一。

可以說,全支付站在全聯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其會員數量的先天優勢與會員的高黏著度,穩穩地跨出第一步。

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蘇義傑攝
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蘇義傑攝

全全聯手創共贏,擴大彼此消費族群

下一步,各界關注的焦點是全聯與全家便利商店推出的全盈+PAY,如何「全全聯手」打通零售通路,擴大支付生態圈與服務場景。

游金榮指出,全支付與全盈+PAY將分兩階段合作,第一階段是會員共享,未來消費者無論在全家或全聯消費都能累點和兌點,待系統、技術串接與業務洽談完成,也將共享通路。

以全家全盈+PAY現階段的一萬個據點,對比全聯的一萬個據點,兩者共享通路後,看似是全家得利,不過「全全聯手」的背後是雙方客群的極高互補特性。

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指出,全家的消費者中,男女占比約七比三,且年輕客群就占五成;全聯正好完全相反,是三比七,且30歲的消費者才占12%,兩者使用情境和目標受眾很不同。

因此,全聯一方面可以透過雙邊合作培養新的年輕客群,全家也可以吸引較有消費力的客群,雙邊互補性相當高。全聯總經理蔡篤昌則提到,全聯從PX PAY第三方支付走到電子支付,目的是讓提供消費者更方便的服務與優惠,更重要的是為全聯帶來更多新的會員,像是過去「小時達」與外送平台合作的經驗,就觸及許多全聯傳統消費客群以外的年輕族群。

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分析,對於全聯來說,全台1000多間的店數雖多,但若要擴及重要社區,仍不及擁有4000多家超商門市來得密集,因此全聯設法與超商合作,建構便利商店、超市和量販的串連和整合,未來將以據點密集的超商或超市作為與消費者互動的前端據點,量販則作為後備倉儲與倉庫的型態,進而發展到店取貨或外送模式,也為下一波零售通路的新戰場──生鮮電商鋪路。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全聯「全支付」來勢洶洶,電子支付進入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