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太陽-台南光電專題〉兩個太陽 台南的光電浩劫

台南沿海原有美麗的人文風光,如今放眼所及全是冰冷的光電板。(記者盧萍珊攝)
台南沿海原有美麗的人文風光,如今放眼所及全是冰冷的光電板。(記者盧萍珊攝)

採訪團隊:盧萍珊、陳佳伶、林雪娟、趙家麟、楊淑芬

前言:終年豔陽高掛的台南,原是藍天綠地,農產豐盛,養殖魚兒鮮蹦亂跳;曾幾何時,沿海地區舖天蓋地出現大量的光電板,除了后羿沒有射下的太陽之外,打在光電板折射過來是另一個太陽,台南人活在「兩個太陽」炙烤之下。

兩個太陽日夜上場,居民生活水深火熱,同時光電背後利益龐大,業者競逐豪搶,牽動各方勢力拚博,導致黑影幢幢,八十八槍在夤夜響起,台南也淪為黑金之都、慶記之都。

密集的太陽能光電板除了農漁業棄養,也嚴重影響生態,七股是黑面琵鷺全球最重要的度冬區,魚塭都沒了,黑面琵鷺還會來嗎。

早在六0年代,北門蘆竹溝漁港曾是十大建設興建國際商港的熱門選址,只是未能成行,如今被二個太陽壟罩。(記者盧萍珊攝)
早在六0年代,北門蘆竹溝漁港曾是十大建設興建國際商港的熱門選址,只是未能成行,如今被二個太陽壟罩。(記者盧萍珊攝)

綠能光電原是乾淨能源,是非核家園主要推動的政策,台南的光電備案容量已是全台之冠,七股還是全台光電廠最密集的地區,如果這是犧牲居民生活、犧牲生態、犧牲城市榮光換來的成果,當人民走上街頭,挺身抗議的時候,政府是否應該迴身返照,檢討行政權應該在何時何地落槌裁量。

本專題探討漁民的心聲、生態環境的變化、民意代表的關切、政府光電計畫,到光電板的循環經濟,並提出可行解決辦法,希望有助閱聽大眾了解錯綜複雜的光電浩劫。

養蚵第三代的陳景亮直指,光電廠離社區僅二、三十公尺,高溫及低頻噪音充斥蘆竹溝。(記者盧萍珊攝)
養蚵第三代的陳景亮直指,光電廠離社區僅二、三十公尺,高溫及低頻噪音充斥蘆竹溝。(記者盧萍珊攝)

種電取代養魚 七股魚塭變了樣

光電板包圍蘆竹溝 氣溫從三十八度升至四十三點七度 低頻噪音更擾人

北門區蘆竹溝漁港早在民國六0年代,政府推出十大建設時,因地理位置理想,曾是國際商港設置的熱門地點,吸引許多外來投資客買地,期能帶動地方發展,只是後來未能成行,偏鄉靠海的土地多數僅能養殖使用,促成蘆竹溝養殖漁業興盛。

從小看著阿公、爸爸養蚵仔長大的陳景亮,原本在科工區工作,礙於父親年邁,一0三年回到蘆竹溝養蚵,與妻子跟在父母親身邊學習,養出品質佳的鮮蚵,儘管工作辛苦但全家一起打拚的感覺很踏實。

北門蘆竹溝光電廠設施緊鄰社區,引起民眾不滿。(記者盧萍珊攝)
北門蘆竹溝光電廠設施緊鄰社區,引起民眾不滿。(記者盧萍珊攝)

陳景亮說,從未想過蘆竹溝會被光電板包圍,而且距離僅有二、三十公尺,為爭取更好的生活環境投身自救會,目標就是回歸原有生活,要求光電廠撤場。但隨著光電廠完工輸電已一年多,蘆竹溝居民生活充斥高溫、低頻噪音。原本炎熱的海邊有了「二個太陽」照射,氣溫從原來的三十八度直逼四十三點七度,另光電廠的機房設備傳出低頻噪音,尤其是高溫時更為明顯,研判可能是散熱風扇為降溫所致。

北門農會總幹事洪明農,看到種電影響農漁民生計十分不捨。(記者盧萍珊攝)
北門農會總幹事洪明農,看到種電影響農漁民生計十分不捨。(記者盧萍珊攝)

曾任鄉代、鄉長,目前是北門區農會總幹事洪明農表示,近幾年因光電廠租地、買地,讓區內的農漁業面積減少,以往約有三千公頃,粗估減少四、五百公頃,不少鮭魚返鄉的年輕人因而卻步,因為看到自己家鄉驟變,實在是看不下去,力挺蘆竹溝居民爭取應有權利。

在七股養殖文蛤的三股里長黃仙立指出,政府積極推動漁電共生政策,七股魚塭陸續被財團或租、或買「養地」,由於財團提供每公頃租金三十萬元,較先前漁民租的三到四萬多元,高出近十倍,這讓地主轉而租給種電業者增加收益,排擠想要租魚塭養殖的漁民。

北門蘆竹溝完工的光電廠機房設備傳出低頻噪音,業者在靠近社區(前)的機房圍上圍籬,而在後方的機房並未加設。(記者盧萍珊攝)
北門蘆竹溝完工的光電廠機房設備傳出低頻噪音,業者在靠近社區(前)的機房圍上圍籬,而在後方的機房並未加設。(記者盧萍珊攝)

黃仙立強調,七股區開發光電面積多達一千一百四十八公頃,換算裝置潛力上看1GW,已占二0二五年國家光電目標20GW的二十分之一,七股光電開發已超量,應該要讓土地喘息,不要再設置光電廠。儘管先前台南市政府宣示台六十一線以西生態敏感區不會開發綠能,仍讓許多漁民擔心未來生計,特別是「黑琵的故鄉」淪為「太陽光電故鄉」,對生態可能是大浩劫。

鮭魚返鄉的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表達,在地青年與政府最大歧異點是如何發展光電?目前缺乏整體規劃與過量開發,衝擊七股的生態、生活、生產,聯盟不認同目前地面光電的發展模式,進而提出五點訴求,包括全區應有總量管制規劃、應有區域規劃引導光電到適宜開發場域、應以七股光電為主體規劃電網布建、應有漁業轉型政策白皮書、應成立中央及地方政府共組的爭議協調平台,且需有在地民眾參與。

謝龍介表示,只要退縮七十公尺就可解決民眾痛苦。(記者林雪娟攝)
謝龍介表示,只要退縮七十公尺就可解決民眾痛苦。(記者林雪娟攝)

解決民怨 謝龍介:再後退70公尺

「民眾若不是忍無可忍,北門不會翻盤」,前市議員謝龍介帶著慍怒的說著,他說的「翻盤」是指二0二二年市長選舉,他在北門區得票數二九六五票,贏過黃偉哲的二六五九票,在綠得出汁的台南大北門地區,謝龍介票數超前,算得上奇蹟一件。

選後,謝龍介沒有停下腳步,依舊持續在北門、七股走動,正面的說是服務選民,長遠的看,他要用「光電板扳倒民進黨」,太陽能板蓋得愈多,扳倒機率愈大。

對於蘆竹溝兩個太陽的解決方法,他看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再後退七十公尺」,太陽能板遠到一百公尺外,對民眾的危害就愈小,政府行政權就可以立即處理,解決居民的痛苦,對合法廠商該補償就補償,該做就做「除非在上位者做了不該做的事,拿了不該拿的錢!」。

八十八槍嫌疑人抓到後,謝龍介坦言,後續恐更加刀光劍影,且江湖傳言風風雨雨,暗指牽涉層級高、層面廣,各方正眼睛睜亮,希望檢調扛得住壓力,好好偵辦。全民要真相,莫讓原是光亮的光電,汙穢了台南。

陳昆和議員關心光電議題,每次質詢都為大北門地區民眾請命。(記者林雪娟攝)
陳昆和議員關心光電議題,每次質詢都為大北門地區民眾請命。(記者林雪娟攝)

和謝龍介一樣義憤填膺的是大北門區市議員陳昆和,多次在議場痛批台南種電第一,又以大北門區居冠。他強調不反綠電,應可從屋頂型開始,而非一味選擇蓋在土地上,罔顧人民生計,更衍生諸多利益紛擾。

對於官方多以「國家政策」、「不蓋核能發電廠」、「人民需要電力」來回應,陳昆和不僅認為市府漠視在地居民生存權益,反對台六十一線以西種電,也多次質疑其中藏有很深「貓膩」。

其實,光電議題在議會相當火熱,每會期要求質詢的議員都有高達三十餘位以上。議會也成了各方對陣舞台,有光電業者拜會議會,訴說設置苦衷,也有如蘆竹溝民眾等不斷前來陳情、抗爭,旁聽議員的質詢,希望尋求支持。

七股民眾多次挺身陳情,光電開發應總量管制。(記者盧萍珊攝)
七股民眾多次挺身陳情,光電開發應總量管制。(記者盧萍珊攝)

議員們強調,絕非反對國家能源政策,但種電應考慮地區生態和自然環境,不要讓農漁業面積遭到侵蝕,甚至土地還遭不法業者傾倒廢棄物,導致大地受到汙染。

此外,還衍生「綠蟑螂」、黑道等介入。由於整個設置過程因辦法不夠明確,或許得透過「特殊管道」協助,讓不肖民代和官員有機可趁,形成黑金漩渦;就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所言,光電龐大的利益,讓上下交相賊,如何讓太陽能光電和農漁村景觀、產業均衡發展,正考驗政府的智慧。

保留台61線以西淨土 別互踢皮球

太陽能光電從原本立意良善的國家能源政策,在台南卻演變成藏汙納垢的重大弊案,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要求政府保留台六十一線以西不得開發光電,獲得經濟部長王美花當場允諾保留。

陳亭妃表示,七股、將軍、北門與學甲,土地上幾乎全部都是太陽能板,雖說推動光電、再生能源和綠電是國家目標,但總要留給地方一些淨土。

為何台六十一線以西,會有那麼多地方鄉親反彈?陳亭妃說,因為那是七股的養殖專區,是黑面琵鷺的故鄉、是生態保護區。她在立院質詢時,語重心長懇求中央,應做好把關責任。

陳亭妃指出,地方政府負責審核開發計畫,但在國家政策中,只要地方將開發計畫送至中央,中央都不會阻擋。因為,中央認為,市府已有把關,地方都認為該塊土地可以開發,中央有何理由去阻擋?

但實際上,地方的狀況並非如此。地方有抗議聲音,地方政府竟將責任推給中央,目前七股在整個國家光電目標中,占比相當大,功勞貢獻甚高,不一定還得需要再擴及台六十一線以西土地,因此,她強烈要求中央保留該區。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備詢時,當場允諾絕對沒有問題,會保留該塊土地,絕對不會開發。

陳亭妃進一步指出,在前台南市經發局長陳凱凌遭到收押後,她再度細聽其在立院公聽會的談話,發現內容隱隱約約、亂湊一通,只能說「實在太可怕了!」

陳亭妃指出,七股、將軍是她的家鄉,也是她一直以來最重視的一片土地,除了是全台重要的養殖專區,也是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和各項生態物種的故鄉。若中央和地方互踢皮球,最後犧牲的將會是地方鄉親與黑面琵鷺的最後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