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聖堂!牡蠣殼、雙耳瓶、四季女性壁畫 考古發現龐貝稀有藍色房間

考古學家最近在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公園「Regio IX」地區進行挖掘工作時,發現了一間裝飾複雜的藍色房間,房間的牆壁上有女性形象,房間裡還有著翻修使用的建築材料及已食用的牡蠣殼,義大利文化部解釋這個房間可能是古羅馬聖堂。

根據報導,這個藍色房間面積為8平方公尺,牆壁上繪有代表四季的女性人物,還有描繪一年四季、農業與牧羊的寓言。此外,現場還發現準備用於翻修的建築材料及一堆牡蠣殼,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如果牡蠣殼被壓碎後,很可能被添加至灰泥與灰漿的混合物。此外,該房間還發現了15個雙耳瓶及一套青銅製品(包括2個水罐及2盞油燈)。

義大利文化部長桑朱利亞諾(Gennaro Sangiuliano)4日參觀了該遺址,將這座古城描述為「一部分仍未開發的寶庫」。這個房間發現的藍色在龐貝古城非常罕見,義大利文化部指出,它通常與具有重要裝飾意義的環境相關,並表示針對這個房間的深入分析發現,該房間可以解釋為聖堂或專門用於儀式活動及保存聖物的空間。

此次挖掘行動是更廣泛計畫的一環,該計畫旨在確保考古公園已挖掘區域與未挖掘區域之間的邊界安全,目前該考古公園有超過1萬3000個已挖掘的房間。

封存千年的時光膠囊

龐貝的開發始於公元前8世紀,腓尼基人(Phoenician)首先來到此地居住;到了公元前7世紀,希臘人趕走腓尼基人。公元前80年,龐貝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龐貝座落在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南麓山腳,它位在海陸交通樞紐,優良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更是古羅馬帝國的第二大城。

公元79年8月20日起,維蘇威火山所在的南部坎佩尼亞區(Campania)發生連續4天小規模地震,但古羅馬人對這個地區的地震習以為常,因此不以為意。豈料8月24日中午,維蘇威火山忽然大噴發,火山灰直衝33公里高,距離維蘇威火山僅8公里的龐貝被第4次火山碎屑流襲擊,大量火山灰將面積約64公頃的龐貝瞬間掩埋,許多罹難者的遺體與衣物都因此保存下來,擁有2萬多居民的龐貝就此被摧毀,沉睡在6公尺深的火山灰下。

<cite>龐貝古城一隅。(取自Pixabay)</cite>
龐貝古城一隅。(取自Pixabay)

1599年,當地政府開挖下水道時,發現龐貝古城牆,18世紀起展開大規模挖掘。迄今為止,古城仍有約3分之1的範圍覆蓋在灰燼之下,考古團隊的開挖工作也持續進行中,不斷有新發現重見天日。

由於繁華的龐貝是瞬間遭到掩埋,因此市中心廣場、商店、神廟、劇場、民居、酒吧、妓院、公共浴場、整齊的道路、甚至人類遺體等都保存得相當完好,就像時光膠囊一樣,讓後世的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得以了解1世紀羅馬人的生活情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7年將龐貝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龐貝也成為義大利參觀人數第二多的考古遺址,僅次於羅馬競技場(Colosseum)。

更多風傳媒報導